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带状疱疹疫苗与痴呆症之间的潜在关联
逐渐引起关注。最新研究表明,这种疫苗不仅能够预防带状疱疹,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延缓痴呆症的发生 ,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带来新的思路。 权威研究:带状疱疹疫苗或降低20%痴呆症风险 2025年4月2日,《Nature》 期刊发表了一项针对英国威尔士人群
的大规模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长达7年的随访期内,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人群痴呆症新发病例减少了约20% 。 研究背景与目的 科学家长期怀疑,神经嗜性疱疹病毒可能与痴呆症的发展相关 。此外,疫苗可能具备非靶向的免疫调节作用
,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该研究旨在探索减毒活疫苗 (即目前用于预防带状疱疹的疫苗)是否能够降低痴呆症的诊断率,并提供更具因果关系的证据。 独特研究方法:基于自然实验的因果分析 为了避免单纯的相关性研究 带来的偏倚,研究人员利用了一项特殊的自然实验 设计。 实验分组:基于出生日期划分研究对象 在英国威尔士,疫苗接种资格是由出生日期决定的 : 1933年9月2日及以后出生的人有资格接种疫苗。 1933年9月2日之前出生的人则终身无法获得疫苗接种资格 。 研究人员利用该政策划分了两组人群: 1933年9月2日之后出生者 :接种率达47.2%。 1933年9月2日前出生者 :接种率仅0.01%。 由于两组人群的年龄相差仅一周 ,因此除了疫苗接种资格不同外,他们在健康状况、社会经济背景、医疗资源获取等方面几乎没有系统性差异
,这使得研究更具说服力。 研究结果:带状疱疹疫苗的保护作用更明显 在对这两组人群进行长达7年的随访 后,研究人员发现: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人群,痴呆症的诊断概率下降了3.5个百分点 (95% 置信区间:0.6%~7.1%,P=0.019)。 相对降低了20.0%的痴呆症风险 (95% 置信区间:6.5%~33.4%)。 女性受益程度高于男性 ,可能与性别差异导致的免疫反应不同有关。 多重验证:研究结果具有广泛适用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英格兰和威尔士合并人群的死亡证明数据 ,重点关注痴呆症作为主要死因 的病例,结果与前述研究高度一致 。 这一结果再次支持了带状疱疹疫苗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并可能降低痴呆症的发生率。 疫苗与神经系统疾病: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科学家们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带状疱疹疫苗如何影响大脑健康 。 可能的机制假设 抑制神经嗜性疱疹病毒 : 既往研究表明,某些疱疹病毒(如HSV-1、VZV)可能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 带状疱疹疫苗可能通过增强免疫系统 ,降低此类病毒在大脑中的活跃度,从而减缓神经退行性变。 疫苗的非特异性免疫效应 : 一些疫苗不仅能针对特定病原体,还能激活机体的广泛免疫防御 ,从而间接减少神经炎症、改善脑部健康。 减少慢性炎症 : 慢性炎症被认为是痴呆症的重要诱因之一。 带状疱疹疫苗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全身性炎症反应 ,保护神经细胞。 研究的临床意义与公共卫生影响 1. 疫苗可能成为预防痴呆症的潜在工具 目前,痴呆症尚无有效治愈手段 ,且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发病率不断上升。如果带状疱疹疫苗能有效降低痴呆风险 ,将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突破。 2. 推动带状疱疹疫苗的普及 目前,多数国家建议50岁及以上人群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若未来进一步证实其对痴呆症的预防作用 ,或许可以降低接种年龄门槛 ,让更多人受益。 3. 促进更多针对性研究 未来需要更多大规模、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 ,进一步探讨带状疱疹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同时,还需深入研究疫苗的具体作用机制 ,为开发更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疫苗或成痴呆症防治新希望 本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可能降低痴呆症风险
,尤其在女性人群中的效果更为显著。这一发现不仅拓宽了疫苗的潜在适应症,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了全新思路 。 尽管仍需更多研究来验证其效果和机制,但这一突破无疑为痴呆症的防控策略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利用疫苗来延缓或减少痴呆症的发生 ,改善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