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性发育异常
个体性别特征不明确或出现不匹配情况的一大类疾病的统称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可由基因、酶和激素受体异常,或环境污染、药物等因素所致多采用内分泌激素替代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支持等治疗
心脏离子通道病
心脏离子通道病是指编码心肌细胞各主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突变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的一组遗传性疾病。多数具有特殊心电图表现,临床以发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为特征,不伴有心脏结构解剖学异常,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有家族性倾向或散发。常见临床类型包括长Q-T间期综合征、短Q-T间期综合征、布鲁加达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等。依靠基因检测确诊,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
心脏肥大
心脏肥大泛指由于心脏肥厚或(及)心脏扩张导致的心脏形态增大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或下肢水肿等心肌疾病、心内膜疾病、心包疾病等疾病可导致心脏肥大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心肌糖原贮积症
心肌糖原贮积症又称糖原贮积症Ⅱ型综合征、糖原蓄积症Ⅱ型、心脏糖原贮积综合征、糖原心综合征、心糖原累积病、心脏型糖原贮积症、糖原代谢症心型、糖原心肌病、酸性麦芽糖酶缺乏症。本病是因参与糖原代谢的某些酶缺乏,导致糖原不能正常分解或合成,这些异常的糖原在组织器官中大量沉积,主要沉积在肝、肾、心和肌肉中,其中糖原贮积症Ⅱ型(GSDⅡ)是由于酸性麦芽糖酶(AMD)缺乏,临床表现为心肌细胞内沉积大量糖原,引起心肌类似淀粉样变性,导致进行性心衰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病。
心-耳综合征
心-耳综合征又称心脏-耳聋综合征(cardio-auditory syndrome)、Q-T间期延长综合征(lengthy Q-T syndrome)。有三大特征:Q-T间期延长、晕厥发作及耳聋。伴有先天性耳聋者又称Jervell-Lange-Neilsen综合征(Jervell-Lange-Neilsen syndrome),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耳聋者又称Romano-Ward综合征(Romano-Ward syndrome),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新生儿HBV感染主要来源于母婴传播。HBV相关抗原包括HBsAg、HBcAg和HBeAg。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足月儿或早产儿血小板计数少于100 x l09/L,发生率为18%~35%,与胎龄成反比,胎龄小发生率高,可造成出血、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什么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血小板减少,少至100×l0⁹/L以下的疾病。可因感染、遗传、药物以及免疫等因素所导致。其临床症状主要是血小板减少的相关症状,治疗上主要有一般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是足月儿、早产儿血小板计数少于100×l0⁹/L。常因宫内病毒感染、产后细菌感染、家族遗传、服用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奎宁等引起。新生儿可表现为不同程度出血,如瘀点、瘀斑、胃肠道出血,甚或颅内出血等。严重可引起死亡。治疗包括输血、切除脾脏、减少使用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以及应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等。一旦确诊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建议尽早就诊正规医院,由专业的医生予以积极治疗,遵医嘱配合治疗。
新生儿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属新生儿产时损伤性出血,为胎儿头颅在产道受压、牵拉、器械助产等所致。头颅血肿,往往在出生后就发现,也可能生后数天方始明显。多见于头颅顶部,血肿边缘清楚,周界不超过骨缝,局部头皮正常,波动感明显。由于胎儿被迅速逼出产道时,胎头突然由高压下释放,使头颅骨膜下血管发生破裂而出血,血液积聚在局部形成血肿;此外,胎头负压吸引产有时可发生头颅血肿。
消化不良
上腹部反复出现腹痛、腹胀、餐后饱胀感等的一系列症状可有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早饱感、餐后饱胀感、上腹部胀气等与病原菌感染、胃肠疾病、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病因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新生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机体后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新生儿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途径是母婴传播。资料表明,5岁以下HIV感染小儿中,90%以上为母婴传播。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在发达国家母婴传播率为15%~25%,发展中国家为25%~35%,作为HIV感染重灾区的非洲国家已高达50%。新生儿HIV感染与成人比较,其发生率增长快、潜伏期短、疾病进展快和死亡率高。因此,新生儿HIV感染已成为我国围产医学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紧迫任务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