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小儿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小儿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仅有红细胞系统的发育障碍,白细胞与血小板无改变。个别病例可在骨髓中表现为幼红细胞系列成熟停顿于早期阶段,出现原红细胞小簇且伴巨幼样变,其他幼红细胞极度减少,但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发育正常,红细胞寿命稍短于正常。贫血呈正色素性,网织红细胞减少或缺如。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常见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血中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检出EB病毒抗体。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力衰竭为心功能障碍,心输出量减低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临床上心力衰竭是一个综合征,由4部分组成:心功能障碍,运动耐力减低,肺体循环充血,以及后期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是构成心力衰竭的必备条件,其他三部分是心功能不全代偿机制的临床表现。早期通过加快心率、心肌肥厚和心脏扩大等进行代偿,当排血量以满足机体需要只有心功能障碍,尚无心衰征象,称心功能代偿期。在此期间,病情进展则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患儿呼吸急促、表浅、咳嗽及口周青紫,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水肿。临床上即表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儿科常见急症,应及时抢救。
小儿肠炎
各种病因引起的小儿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腹胀等常见原因可分为感染因素及饮食不当、气候改变、过敏、乳糖不耐受等非感染因素以药物治疗为主,并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一般治疗措施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在小儿较多见。可能为肠道原发复合征的部分表现,肠原发灶可很快被吸收,但肿大且干酪样变的肠系膜淋巴结则可长期存在。也可由淋巴或血行播散而来,多与胸腔内淋巴结结核或全身粟粒结核病同时存在。有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为主要表现,而其他部位的结核并不明显,此时应作为单独的病例诊断。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指小肠消化及(或)吸收功能减退使肠腔内一种或多种营养成分不能被顺利转运至体内,而从粪便中排出,使患儿发生营养缺乏。常为多种营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吸收障碍。某种营养成分吸收不良常各有其特异的临床表现。
小儿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急性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小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概述小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脊髓、小脑和脑于.故又称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其他组织如脊神经、脑神经、交感神经、基底节、丘脑、丘脑下部、大脑皮层均可受累,还可有其他系统异常。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通过5-羟色胺能药物等治疗及物理辅助治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小儿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是指四条肺静脉中的一条或数条(但非全部)未按正常方式回流到左心房,而异常直接或间接与右心房连接。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又称Silver综合征、Russell-Silver综合征、先天性一侧肥大症、先天性不对称-侏儒-性腺激素增高综合征。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是先天性疾病,除半身肥大和多种先天的异常外,有2/5病例同时发现有低血糖,2/3有肾功能异常。主要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实验室及X线检查确诊。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