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小儿功能性便秘
一种儿童时期由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导致的原发性持续便秘患儿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不按时排便、精神因素等有关去除致病因素,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来促进通便,以缓解症状
小儿高磷酸酶血症
高磷酸酶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数认为本症为骨组织代谢紊乱性疾病,极为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过多的溶骨和成骨过程,使骨化不全。受累部位多见于颅骨、胫骨、股骨、脊柱等。其特点为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血清钙、磷正常。
小儿高IgE综合征
小儿高IgE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以自幼顽固性湿疹,反复肺部和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感染,皮肤感染形成冷脓肿,肺部感染致肺大泡、肺脓肿和脓气胸,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和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为特征。
小儿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各种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以循环和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血液灌注不足,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急性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生在中毒性菌痢、暴发性流脑、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败血症、重症肺炎及胆道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上。临床上以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紫纹、尿量减少、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内膜炎症病变,常累及心脏瓣膜,也可累及室间隔缺损处、心内壁内膜或未闭动脉导管、动静脉瘘等处。
小儿感冒
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痒、咽痛、头痛、发热、咳嗽等致病原因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细菌感染占20%~30%以对症治疗为主
小儿肝硬化
小儿肝硬化是一种慢性弥漫性进行性肝脏疾病。以肝脏广泛纤维化伴结节形成的病理改变而命名。病因很多,可由肝脏本身疾病所致,也可是全身系统性的疾病的一部分表现。临床症状轻重相差悬殊,表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及门脉高压现象。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脏的纤维化及假小叶的形成。
小儿肝性脑病
小儿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或肝脑综合征,是由严重的急、慢性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伴有复杂的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其发生和发展常标志着肝衰竭,病死率很高,肝性脑病包括肝性昏迷先兆,肝性昏迷和慢性间隙性肝性脑病。各种原因的急慢性肝病均可伴发肝性脑病。
小儿肝衰竭
小儿肝衰竭又称暴发型肝炎及重型肝炎,是各种原因(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而使肝功能急剧严重损害,引起的极为凶险的临床症候群。本症病死率极高。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
早自Frerichs(1861)、Westphal(1883)和Strumpel(1898)先后发现一组病例,临床酷似多发性硬化的表现,而尸检却缺乏中枢神经系统特征性的硬化斑,命名为假性硬化症。1912年Wilson证实青少年发病的假性硬化症,其病理特征是肝硬化和大脑基底节区的豆状核变性,命名为进行性肝豆状核变性。1921年Hall汇集文献68例进行详细探讨,明确指出上述两种疾病实为同一疾病,定名为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或Wilson氏假性硬化症,后人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据欧美流调统计,本病发病率为0.2/10万人口,患病率为1/10万人口,杂合子为1/4000人口。日本资料统计患病率约1.9~6.8/10万人口,杂合子高达6.6~13/1000人口。国内一项在安徽省金寨县、利辛县、含山县的该病流行病学显示在本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约为1.96/10万,患病率约为5.87/10万。本病已明确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造成铜在体内各脏器尤以大脑豆状核、肝脏、肾脏及角膜大量沉着,而由于铜离子在各脏器沉积的先后不同和数量不一,临床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如震颤、扭转痉挛、精神障碍、肝脾肿大、腹水等。祖国医学则将其分别归属于“颤症”、“癫狂”、“黄疸”、“积聚”、“鼓胀”等范畴。
«
1
2
...
39
40
41
42
43
44
45
...
66
67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