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先天性肠闭锁与狭窄
先天性肠闭锁与狭窄是指胚胎期肠管发育在再管化过程中部分肠道终止发育造成肠腔完全或部分阻塞。完全阻塞为闭锁,部分阻塞则为狭窄,可发生于肠道任何部位,但以回肠最多见,十二指肠次之,结肠罕见。是新生儿常见的肠梗阻原因之一。
先天性肠闭锁
先天性肠闭锁在消化道畸形中不少见,为新生儿时期肠梗阻常见原因之一,占24%~32%。1500~2000例新生儿中可发生一例,男多于女,多见于早产儿。闭锁可发生于肠管的任何部位,以回肠最多,约占50%,十二指肠次之,约占25%,空肠较少,结肠罕见。
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
概述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是儿童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往往并发短指、足趾畸形等其他肢体异常。
下肢瘢痕挛缩
下肢瘢痕挛缩是各种病因导致下肢瘢痕形成、挛缩而形成的畸形。下肢的主要功能为持重和行走,发生挛缩后,因肢体长度的缩短,和关节活动的受限,影响站立和步行。下肢瘢痕畸形的治疗,首先应考虑到松解挛缩,恢复其伸直与站立的功能,其次为髋、膝、踝等关节的活动与其他畸形的修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是静脉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多发生于各种制动状态,如各种手术后、重病卧床、骨折固定、长时间静坐等,而外科手术和创伤是并发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诱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为深静脉瓣膜功能破坏后下肢静脉高压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以下肢肿胀、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及下肢慢性溃疡为主要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有时需行静脉瓣膜修复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什么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深静脉瓣膜功能破坏后,静脉逆流症状加重,下肢静脉高压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为瓣膜功能不全,导致反流及持续性静脉阻塞所致。患者出现患肢明显胀痛,伴有间歇性跛行,下肢沉重感,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淤血,皮肤营养性改变,如小腿足靴区色素沉着,皮炎,湿疹,溃疡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诊断,主要是通过彩超及静脉造影,可判断血栓的大小,范围。治疗建议避免久坐久站,手术方式为旁路流转术等。具体治疗方式,需在医师指导下合理进行。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腔,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疾病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发热、静脉曲张和股青肿等病因与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凝血功能异常等有关根据病情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下肢淋巴水肿
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局部水肿,称为淋巴水肿。由于某些原因可导致淋巴液在皮下组织积聚,继而引起纤维增生,脂肪硬化,后期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增厚、粗糙,坚如象皮,故又称“象皮肿”。可发生于外生殖器和四肢,而以下肢最多见。
下肢静脉炎
概述下肢静脉炎指下肢体表可视静脉发生的急性无菌性血栓性炎症。好发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以及其细小的属支。临床表现为沿浅静脉走行部位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或硬结节,触痛明显,是临床的常见疾病。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在下肢静脉系统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腔,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疾病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发热、静脉曲张和股青肿等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凝血功能异常等与疾病发生有关根据病情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