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加,有报道认为已与甲亢的发病率相近。本病是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肿大及获得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原因。
小儿慢性肺炎
小儿慢性肺炎(infantile chronic pneumonia)是指病程超过3个月的小儿肺部炎症。近年来小儿急性肺炎病死率正在降低,但重症肺炎患儿有时未彻底恢复、复发及演变成慢性肺炎者颇不少见,慢性肺炎的特点是周期性的反复和恶化,往往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及时防治小儿慢性肺炎非常重要。
小儿慢性充血性脾肿大症
小儿慢性充血性脾肿大症,又称门静脉高压症或班替综合征(Banti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充血性慢性进行性疾病,多见于年长儿。慢性充血性脾肿大症主要是由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临床特点为慢性进行性脾脏肿大、进行性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和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晚期出现腹水、黄疸、肝功能障碍和肝硬化等征象。最近发现本病往往与门脉高压并发,但目前认为脾肿大与“脾功能亢进”并非只因充血所致,因门脉减压之后仍可继续有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存在。
小儿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ICH)又称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系因脑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至颅腔所致。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ICH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小儿颅内出血,其临床表现有颇多相似之处,但预后则视不同病因而有很大差异,且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也是直接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小儿颅面骨畸形综合征
颅面骨畸形综合征,又名Hallermann-Streiff综合征、H-S综合征、Francois颅面畸形综合征、先天性白内障鸟脸畸形综合征等。其主要表现是颅面骨畸形,下颌发育不良,突出表现为无下颌,鼻尖部突出,形象如鸟样头征。
小儿流涎症
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而言,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又有出牙对牙龈的刺激,故正常小儿这时大多都会有流涎现象。随着儿童发育成长,在1岁左右流涎现象会逐渐消失。如果儿童2岁以后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的病症表现,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小儿患口腔溃疡或脾胃功能弱,也会流涎不止。
小儿淋巴样息肉
小儿淋巴样息肉,实际上不是息肉而是结肠黏膜的局限性突起,由于黏膜下淋巴样组织增生引起,可能为对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在末端回肠黏膜下集合淋巴结增大增多,X线下钡剂灌肠或内窥镜检查时,均可见类似息肉样变,因此常与真正息肉混淆。小儿淋巴样息肉为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小儿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
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炎,其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成熟淋巴细胞呈良性增生的不常见病变,此病很少见,在婴儿和老人均可见到。在儿童,多与HIV、EBV感染有关。其特点是肺间质有成熟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不侵犯支气管,肺泡、胸膜、血管及肺内淋巴结。
小儿磷酸酶过少症
磷酸酶过少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少数为显性遗传。多发生于小儿,其特点是血液、肝脏、骨骼和肾脏等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下或消失,骨化不全,易骨折和尿液中磷酰乙醇氨排出量增加。本症于1948年由Rathbun详细综述命名,又称Rathbun综合征,临床较少见。
小儿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又称白血病样反应,是指机体受某种因素刺激后导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或出现幼稚细胞,与白血病相似但不是白血病,是一种暂时性的白细胞增生反应。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女发病率无差别。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其白细胞计数一般不超过50×109/L,偶尔可超过50×109/L,甚至100×109/L,同时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明显,并出现较多的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甚至少量的早幼粒细胞和原粒细胞,这种现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些相似,因此称为类白血病反应。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