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就在家门口!北京今年这样推进新举措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公布了2025年北京基层卫生服务的新政策,旨在进一步优化老百姓的健康管理方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这一系列举措将围绕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需求,提升基础医疗水平,加强家庭医生服务,推进互联网健康服务,进一步满足居民的健康管理需求。
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升城乡社区服务率
今年,北京市将聚焦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北京市计划建设不少于30个“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并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纳入体重管理。2025年,目标是实现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5%。此外,按标准建设至少20家社区记忆门诊,全面提升老年人健康监测和管理服务。
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优化布局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北京市将推动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体化管理,确保覆盖率达到70%以上。除了继续推动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外,还将建成不少于15个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心,提供综合的健康服务,包括预防、筛查、治疗等一体化管理。
提供多元化医疗服务,拓宽专业科室
北京市还将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专病特色科室,包括创面门诊、体重管理、营养门诊、睡眠和精神卫生等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继续扩展儿科、康复医学科、口腔科的服务范围,确保更多居民能享受专业医疗服务。计划通过优化和扩充这些服务,帮助市民应对日益复杂的健康问题。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与居民的联系
北京市将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尤其是与老年居民的沟通联系,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能够及时签约。通过这一方式,家庭医生不仅提供传统的医疗服务,还将通过健康管理,帮助居民定期监测体重、营养和慢性病管理等,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培养基层人才
为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北京市还将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支持退休医学专家赴基层医疗机构巡诊,并加强基层医疗人才的培训与招聘。2025年,预计将通过“十、百、千社区卫生人才”项目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基层卫生服务骨干力量,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过去一年成果显著,基层医疗体系不断完善
回顾2024年,北京市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市新增947家基层医疗机构,配置了超过3.4万台医疗设备,10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CT设备。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体化管理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医保服务覆盖全面。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慢性病管理、延时门诊和疫苗接种服务也逐渐得到完善,居民的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未来展望:推动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
未来,北京市将继续推进健康管理的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预计通过建设更多的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和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心,居民将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更高效、更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这些举措,基层医疗体系将变得更加健全,老百姓的健康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老年人和重点人群的健康保障,也促进了基层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展现了北京市在推动健康管理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坚定决心。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