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市场竞争升级,BTK抑制剂与新药研发并行

关键词: #健康资讯
关键词: #健康资讯
近期,诺华宣布了两项关键消息:其BTK抑制剂瑞米布替尼(Remibrutinib)获得优先审评,并以8.3亿美元引进Kyorin的临床前MRGPRX2拮抗剂。这些动态表明,诺华正在积极布局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治疗市场,力图保持市场领导地位。
CSU市场背景与挑战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全球约有0.05%~3%的人口受影响,其中CSU占比达到68%。患者通常面临风团、瘙痒等皮肤症状,并可能伴有血管性水肿。CSU不仅仅影响皮肤,还可能增加自体免疫疾病及癌症的风险。尽管一线治疗药物为H1抗组胺药,但约一半患者的症状未能有效控制,亟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案。
全球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4年,市场将达到7.79亿美元,203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5.41亿美元。随着CSU治疗认知的提升,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
诺华在CSU市场的霸主地位与新产品布局
诺华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治疗领域拥有坚实的市场基础。旗下的Xolair(奥马珠单抗)已经在该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超过20年,Xolair是一种抗IgE药物,通过阻断IgE的作用,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显著缓解过敏反应。2024年,Xolair的销售额依旧强劲,达到43.43亿美元,增长率为14.29%。
然而,随着Xolair专利的到期,竞争逐渐加剧,赛诺菲与再生元开发的IL-4Rα单抗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已在日本获得批准,并计划在美国推广,挑战Xolair的市场份额。为应对这一挑战,诺华正在寻找下一代产品来接替Xolair的市场地位。
BTK抑制剂与新药研发
为了迎接市场竞争,诺华正在加大在BTK抑制剂领域的投入。瑞米布替尼(Remibrutinib)作为一款口服BTK抑制剂,已在两项关键3期临床中取得了积极成果,显示其在治疗CSU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已递交了国内上市申请。BTK抑制剂通过阻断肥大细胞活化和自身抗体的产生,能够有效治疗CSU的核心病理机制。因此,瑞米布替尼有望成为诺华的下一代重磅产品。
此外,诺华还通过战略合作引进了Kyorin的MRGPRX2拮抗剂KRP-M223,这款药物尚处于临床前阶段,具有全新的机制,可以针对CSU的另一重要病理机制——MRGPRX2受体激活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此举增强了诺华在CSU领域的产品多样性,进一步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国内市场新动向
国内市场对于CSU的治疗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多个针对CSU的新药正在加速研发。天辰生物的LP-003作为新一代抗IgE抗体,在II期临床中显示出优于Xolair的疗效,并且在用药依从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此外,济民可信的JYB1904则通过Fc端改造,增强了药物的亲和力和半衰期,预计将大幅减少注射频次,进一步改善患者体验。
国内公司在CSU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推动了该市场的竞争。例如,智翔金泰正在进行重组全人源IL-4Rα单抗GR1802的III期临床试验,针对度普利尤单抗的竞争对手,并取得了股市的关注。与此同时,荃信生物和翰森制药等公司也在积极推进不同靶点的治疗方案。
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诺华正在积极拓展CSU治疗药物的产品管线,通过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外部合作引进,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布局。同时,国内企业也在加速追赶,多个新药正在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将迎来更多的治疗选择。CSU市场的未来充满机遇,竞争将进一步推动治疗效果的提升和患者治疗体验的改善。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