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甲亢性突眼
与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的眼部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眼睑退缩、眼球突出、斜视、复视及视功能异常等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眼眶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叫艾滋病,是20世纪80年代举世瞩目的新型病毒性传染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严重疾病。并因此发生难于控制的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常合并恶性肿瘤,如Kaposi肉瘤、Burkitt淋巴瘤等。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死亡。目前在我国已非少见,且有快速增多的趋势。艾滋病患者常发生眼底和其他眼部病变,对眼科医师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红细胞增多症视网膜病变
原发性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我国少见,一般认为由骨髓造血功能亢进所致,代偿性(或称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对动脉血氧压减低的补偿反映。由于机体氧合作用障碍,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以代偿原来的缺乏。原发性者多发生成年男性眼底改变,占32.5%左右。继发性者以先天性心脏病和居住高原产生本病者较多。男女均可发生,任何年龄均可,先天性心脏病者很早即可发病。
核性眼肌麻痹
核性眼肌麻痹(nuclear ophthalmoplegia),眼运动神经核病变常累及邻近结构,如外展神经核损害常累及面神经;动眼神经亚核多而分散,病变早期仅累及部分核团使部分眼肌受累或眼外肌与缩瞳肌损害分离,也可累及双侧。常见于脑干血管病、炎症和肿瘤病变。发病在3个月内为最佳治疗时间。
核间性眼肌麻痺
核间性眼肌麻痺(internuclear ophthalmoplegia),又称内侧纵束综合征,因病变位于连接动眼神经内直肌核与外展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而得名,是内侧纵束受损引起的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麻痹,常见于脑血管病及多发性硬化。根据病因决定治疗。
高血压眼病
概述高血压眼病是指由于血压长期超过正常值导致的眼底改变。眼底的异常改变与患者年龄关系密切,年龄越大,眼底改变越明显。眼底改变的程度与病程长短呈正比。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眼底是全身唯一能在直视下看到血管及其有关变化的部位,并在一定程度反映体内其他重要器官的情况。高血压病早期,眼底往往正常,并可维持相当长时间,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发生于视网膜病变者,称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约70%高血压病患者可并发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年龄越大,高血压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视网膜中央动脉是全身惟一能够在活体上被直接观察到的小动脉,因此,观察高血压病患者的眼底情况,常能了解患者机体心、肾、脑等脏器的受害程度,对高血压的诊断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高血压患者中约70%有眼底改变。眼底改变与性别无关,但与患者年龄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临床病程呈慢性经过的高血压患者中,眼底改变与病程长短呈正比。血压增高程度与眼底改变基本平行,舒张压增高对眼底病变的作用更为显著。眼的屈光状态对高血压眼底改变有一定影响,远视眼高于正视眼,近视眼则低于正视眼。
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伴发的葡萄膜炎
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耳郭鼻喉、气管软骨的炎症,易发生关节炎、巩膜外层炎、巩膜炎和葡萄膜炎。此病在文献中曾被称为多发性软骨炎软骨膜炎。眼部表现可是此病的最初表现但多在全身病变之后发生。眼病变发生率约50%,主要表现为结膜炎、巩膜炎、巩膜外层炎、周边溃疡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此外尚可出现脉络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神经眼科异常、视神经炎、视盘水肿、眼球突出、眼外肌麻痹、眼睑水肿、干燥性角膜炎。
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疾病
概述动眼、滑车及外展三对脑神经都是眼球肌肉的运动神经,习惯上称这三对神经为眼动神经,三者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故在叙述时,三者多放在一起讨论。
«
1
2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