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动静脉血管瘤
概述动静脉血管瘤为血管瘤的一种,多见于30岁~50岁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常发生于面部,头颈部、少数发生在四肢,皮损为孤立的红色、紫色丘疹或结节,大多不超过1cm,为良性肿瘤,大多无症状,少数可有疼痛,瘙痒。
蝶骨嵴脑膜瘤眼部病变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仅次于胶质瘤而占第二位,占全部肿瘤的少部分。脑膜瘤主要发生于蛛网膜的内皮细胞,所以它可以发生于除脑实质以外颅内的任何部位。大脑镰旁、矢状窦旁及大脑凸面发生率高,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鞍旁、溴沟、小脑幕及小脑桥脑角等处。其中蝶骨嵴、鞍结节和鞍旁脑膜瘤可侵袭眼眶视神经和脑神经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眶病变。
蝶骨脑膜瘤的眼眶病变
蝶骨嵴脑膜瘤是起源于蝶骨大、小翼上的脑膜瘤。内起自前床突,外抵翼点。早年Cushing将蝶骨嵴脑膜瘤分为内、中、外三个部位。Watts建议将此传统的定位分类方法简化为两型,即内侧型和外侧型。肿瘤多为球型,可以向周围各个方向生长蝶骨嵴脑膜瘤可向颞部、额部和额颞交界处生长。内侧型肿瘤可起源于前床突向眼眶内或眶上裂侵犯,也有少见的肿瘤向前颅窝底生长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外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早期不出现症状。蝶骨脑膜瘤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蝶骨大翼肿瘤、蝶骨嵴外侧肿瘤和蝶骨嵴内侧肿瘤。发生在这些部位脑膜瘤,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均有明显区别。眼眶与前颅凹和中颅凹邻近,其间仅有眶顶相隔,眼眶又通过视神经孔和眶上裂与中颅凹相沟通,故邻近眼眶的颅内一些肿瘤可通过视神经孔和眶上裂或直接破坏眶顶而侵犯眼眶。如蝶骨嵴的脑膜瘤额叶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垂体窝的垂体肿瘤、斜坡和蝶枕区的脊索瘤都可通过不同途径侵袭眼眶,引起不同的眼眶病变。
搏动性眼球突出
搏动性眼球突出又称搏动性眼球突出症,常见于颈内动脉与海绵窦血管瘘,因颈内动脉通过海绵窦,为发生动静脉瘘的常见部位。搏动性眼球突出症发生原因可分为二类:一是损伤性的,见于颅底骨折或穿通伤。二是特发性的,较少见,发生于先天性或后天性颈内动脉瘤或动脉硬化患者,多为单侧性。
良性淋巴上皮病
概述良性淋巴上皮病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包括米枯力兹病、干燥综合征、舍格林综合征。
瘢痕性类天疱疮
瘢痕性类天疱疮为一自身免疫疾病,由于抗结膜基底膜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导致炎症。结膜慢性、双侧性、进行性瘢痕形成和皱缩伴角膜混浊,是一种较少见的慢性黏膜组织水疱大疱性疾患。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视网膜病变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血红蛋白遗传缺陷病,可致视网膜病变,分为增殖型和非增殖型2类。其主要病变为视网膜缺血及其并发症,这也是其他血管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特征。因为血红蛋白链异常,导致红细胞镰状改变,引起血循环阻塞。常见于非洲、美洲的有色人种,其次是希腊、土耳其、中东和印度等,发病率可高达20%~40%。
幼年型慢性关节炎及其伴发的葡萄膜炎
幼年型慢性关节炎(JCA)是发生于16岁以下常见的特发性关节炎,通常累及膝、踝、腕等关节,引起或伴发的葡萄膜炎是少年儿童常见而又重要的致盲性眼病。患者眼部可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大量尘状KP、明显前房闪辉,前房可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甚至前房积脓等严重反应。
银屑病关节炎性巩膜炎
银屑病性关节炎(PsA)是以银屑病(皮肤和(或)指甲)、关节炎(周围关节和(或)脊柱)和类风湿因子(RF)阴性三联征为特征的疾病。PsA患者的巩膜炎发生率是1.8%。巩膜炎一般在PsA活动期后数年发生,虽然弥漫性或结节性前巩膜炎多见,但可有其他各类型的巩膜炎。坏死性前巩膜炎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硬化性基质角膜炎。
银屑病关节炎及其伴发的葡萄膜炎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的关节炎,典型表现为慢性、复发性、良性丘疹鳞屑性的皮肤损害、指(趾)甲损害,慢性、复发性、侵袭性的多关节炎周围和(或)脊椎关节和前葡萄膜炎、结膜炎为主要病变的眼部损害。
«
1
2
...
53
54
55
56
57
58
59
...
62
63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