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或称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色素膜炎综合征,简称TINU综合征,是一种新发现的累及肾和眼的综合征,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肾脏表现为特发性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部主要表现为双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
神经病-共济失调-色素性视网膜炎综合征
神经病-共济失调-色素性视网膜炎综合征是以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障碍、共济失调和慢性视觉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线粒体综合征。本病是一种属罕见病,多因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于青少年到成人早期发病,可出现夜盲、周边视力丧失、近端肌无力等症状。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上斜肌麻痹
上斜肌麻痹是垂直性斜视中最多见的一种,分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症状,依发病年龄及注视眼的不同而异,如健眼为注视眼,则病眼为下斜视;若病眼为注视眼,则健眼为下斜视。先天性者多伴有水平性偏斜及弱视,常为单侧性。后天性者多为双侧性。
球后视神经炎
概述球后视神经炎是指发生于视神经球后段的炎症病变,以视力下降及视野损害为主要特点,眼底无明显改变。多见于青壮年,依据发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球后视神经炎两类。
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
20%~30%的强直性脊椎炎(AS)患者发生前葡萄膜炎。在男性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中,强直性脊椎炎是最常合并的全身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与免疫遗传因素、感染因素有关。HLA-B27抗原分型虽然对强直性脊椎炎无确诊意义,但它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具有发生强直性脊椎炎的危险性及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患者葡萄膜炎复发的可能性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包括甲状腺相关、肢端肥大症相关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相关,但临床上主要为甲状腺相关,又称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是引起成人单眼和双眼眼球突出的重要原因。本病是指眼眶炎症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免疫系统失调有关,但临床上可表现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低下或甲状腺机能正常,后者也有作者名之谓眼型Graves病。该病以成年人多发,双侧发病,程度可不一致。部分病人有自愈倾向。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膜下出血
概述结膜下出血是指结膜小血管破裂或小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的眼病。常单眼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黄斑水肿
一种病理过程,黄斑区积存液体导致的肿胀主要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视物模糊、视物变形、视野中心暗点等常由视网膜血管疾病、眼内炎症、手术等引起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症状
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脱离(PVD)指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通常在玻璃体液化的基础上发生,随着玻璃体中央部的液化腔扩大,玻璃体后皮质层变薄并出现裂口,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裂口进入玻璃体后间隙,使后皮质与视网膜迅速分离。分离后在视网膜前出现一个如视盘大小的环状混浊物(Weiss环)。日久此环可变形或下沉。在PVD形成过程中,有部分粘连紧密的部位产生牵拉力。随着眼球转动,飘动的玻璃体皮层对视网膜产生前后方向或切线方向的牵拉力。由于周边部视网膜较薄并且容易变性。在高度近视眼黄斑部也容易发生变性,这种牵拉可造成周边部的视网膜裂孔或黄斑孔。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神经感觉层之下,即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麻风性葡萄膜炎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又称为Hansen病,主要累及皮肤、周围神经、黏膜和眼组织。在眼部可引起兔眼、巩膜炎、巩膜外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麻风性葡萄膜炎主要发生于瘤型麻风。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表现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粟粒状虹膜麻风结节和虹膜大的麻风结节。
«
1
2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