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松果体瘤
松果体瘤系指松果体肿瘤引起的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分泌增多(松果体的分泌功能上与腺垂体有拮抗作用)又称性早熟综合征、早熟性巨生殖器巨体综合征。常见的肿瘤有:成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成胶质细胞瘤、畸胎瘤、生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等约占颅内肿瘤的1%,多见于男孩。松果体细胞主要有两种:松果体实质细胞和胶质细胞,松果体瘤中最常见的是生殖细胞瘤和畸胎瘤,松果体瘤中75%~80%是恶性的,其中包括生殖细胞瘤癌、成松果体细胞瘤和某些胶质瘤,其余为良性肿瘤,如松果体细胞瘤、畸胎瘤、皮样囊肿等。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其特征为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且病情进展迅速。
食管癌患者护理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特殊异常,后期出现相应症状,其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食管癌的人群分布与年龄、职业、性别、地域、种族、生活环境、饮食习惯、遗传易感性等有一定关系。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
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是指起源于十二指肠肠壁的非上皮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包括间质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和囊肿等。该类疾病一般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若病变发生糜烂破溃,可有疼痛、出血等症状,部分可能发生恶变。
十二指肠癌
原发于十二指肠各节段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可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黄疸、呕血及黑便等症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致癌物质、十二指肠息肉、胆汁及胰液分泌紊乱等相关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策略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起源于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的残余组织,位于中枢系统的肿瘤成为生殖细胞瘤常表现为头痛、呕吐、眼球活动障碍、肢体活动不利、多尿等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生殖细胞瘤对放疗及化疗敏感,治疗以放疗联合化疗为主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是来源于胰岛D细胞的肿瘤。由于肿瘤释放大量的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引起脂肪痢、糖尿病、胃酸过少和胆石症等综合病症,又称为生长抑素瘤综合征。生长抑素是一种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最初于1968年首先从大鼠的下丘脑中被分离出来,并发现能抑制生长激素的释放,被命名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F)。现在发现,在下丘脑、胰腺D细胞、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中都存在生长抑素,并能广泛地抑制各种肽类物质的释放。因此,该激素不仅能抑制内分泌和外分泌,而且还抑制肠蠕动和胆囊收缩,故又称其为抑制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是最罕见的功能性内分泌肿瘤之一,迄今国外资料还不足50例,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病的发病年龄较大,自26~84岁,平均51岁。男、女患者几乎均等。
肾移植术后肿瘤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是指受者在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肾移植受者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是肿瘤的高发人群。新型免疫抑制的应用虽能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新发肿瘤的风险增加。移植后肿瘤包括移植后实体肿瘤和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
肾上腺皮质癌
发生于肾上腺皮质细胞的恶性内分泌肿瘤可出现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疲乏、疼痛、腹胀、低热等症状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是的主要治疗方式恶性程度较高,总体预后差
肾类癌
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及腹部包块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倾向于先天性因素局限性肾类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转移性肾类癌常需行综合治疗
«
1
2
...
59
60
61
62
63
64
65
...
76
77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