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胃肠道淋巴瘤
胃肠道淋巴瘤是原发于胃肠道的淋巴瘤,包括胃淋巴瘤、小肠淋巴瘤、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瘤以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瘤,比较少见,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多见。胃肠道淋巴瘤中以胃淋巴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小肠和结肠淋巴瘤。
胃肠道间质瘤
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可表现为上腹不适、腹痛、呕血、黑便、腹部包块等与特征性的基因改变密切相关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胃癌患者护理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确切病因不十分明确。胃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出现上腹部不适,进食后饱胀恶心等非特异性的上消化道症状,易被忽视;进展期可有消瘦、体重下降。并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胃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最有效的诊断方式是胃镜检查。胃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治性手术的原则为彻底切除胃癌原发灶,按临床分期标准清除胃周围的淋巴结,重建消化道。化疗是胃癌重要的治疗方式,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需化疗,常选用多种化疗药联合应用。对胃癌患者的护理要从治疗、饮食、心理、日常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细致入手,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更好坚持治疗。
微小胃癌
微小胃癌是指癌病灶最大直径在5.0mm以下的胃癌。此病是早期胃癌的始发阶段,少有淋巴结转移。男性占多数,4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递增,发病高峰在50~69岁。发生部位以胃中部、下部为主,上部少见。检出率占早期胃癌的4.3%~13.9%。“一点癌”(又称“点状癌”)亦属微小胃癌范畴,即虽胃黏膜活检诊断为癌,但手术切除标本经系列取材未找到癌组织,仅指显露于胃黏膜表面、比微小胃癌可能更小的癌灶。
晚期胃癌
没有明确定义,一般指IVA期和IVB期的胃癌可有上腹部疼痛、消瘦、贫血、食欲减退等,以及黄疸、骨痛等表现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予以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辅以支持治疗
晚期肝癌
来源于肝细胞的晚期恶性肿瘤常出现右上腹疼痛、肝区肿块、黄疸、腹腔积液等发病与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黄曲霉毒素、代谢疾病、长期饮酒和吸烟及遗传等有关治疗以全身系统和介入治疗为主,部分患者可以尝试手术
外周T细胞淋巴瘤
一组起源于成熟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主要使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多预后不良
套细胞淋巴瘤
一种少见的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以淋巴结套区侵犯为特征性表现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还可侵犯骨髓或外周血、胃肠道及咽部韦氏环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以免疫化疗为主,还有靶向治疗、放疗等
T细胞淋巴瘤
概述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T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
髓系肉瘤
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又称粒细胞肉瘤、绿色瘤,是由髓系原始细胞或未成熟髓系细胞在髓外增生和浸润所形成的局限性肿瘤,常发生于髓外部位或骨组织。瘤块或可先于或与急、慢性髓系白血病或其他类型MPD(骨髓增殖性疾病)和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同时发生,也可以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缓解又复发的最初表现。由于髓系肉瘤发生时常累及全身各部位,在形态学上难以和其他小细胞肿瘤鉴别,因此病理诊断较困难。髓系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髓系肉瘤是什么病髓系肉瘤又称绿色瘤,由原始或未成熟粒细胞在髓外或骨骼内增生、浸润形成,切面呈绿色,可能提示患有白血病。髓系肉瘤一般为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始细胞危象,是指白血病细胞在人体的眶骨、颅骨、胸骨等处浸润形成的局部块状隆起,切面为绿色,也称为绿色瘤。当患有髓系肉瘤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眼球突出、眼眶附近淡绿色肿块、视力受损等症状,并伴有贫血,发热,紫癜、肝脾肿大等急慢性白血病症状。当发现有髓系肉瘤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白血病,以免延误病情。
«
1
2
...
58
59
60
61
62
63
64
...
76
77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