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卵巢透明细胞癌
是指来源于苗勒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卵巢上皮性癌的亚型之一早期多无症状,随病程进展表现为腹胀及消瘦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月经紊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体腔上皮化生、遗传、药物、免疫及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主要为手术、化学治疗,同时辅以靶向治疗及中医治疗等
卵巢泡膜细胞瘤
卵巢泡膜细胞瘤基本上是良性肿瘤。其有明显的内分泌功能,瘤细胞可以分泌雌激素,当黄素化或囊性变时,少数可有男性化功能。
卵巢内胚窦瘤
卵巢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是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OGCT)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多发生在年轻妇女和青少年,发病中位年龄为19岁。由于卵巢内胚窦瘤生长快,容易发生包膜破裂及腹腔内种植,故常见症状有腹部包块、腹胀、腹痛及腹腔积液。
卵巢两性母细胞瘤
卵巢两性母细胞瘤(Gynandroblastoma)首由Meyer1930年报道,并于1973年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国际卵巢肿瘤组织分类的性索-间质肿瘤内。两性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具有独特的混合性组织形态学表现。其中一种成分为呈Sertoli-Leydig细胞分化的索状和小管状结构;另一种成分为类似于卵巢颗粒细胞的紧密的小而一致的细胞成分,并可见特征性的Call-Exner小体。两性母细胞瘤可导致复杂的内分泌功能障碍,呈雌激素和(或)雄激素增高的表现。
卵巢颗粒细胞瘤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不规则阴道流血、性早熟等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一般预后较好,但有复发倾向
卵巢浆液性肿瘤
卵巢浆液性肿瘤是介于良性腺瘤与癌之间的具有恶性潜能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其特点可见囊性肿物,直径由1~20cm;单房性多见也可多房。囊液多清晰草黄色、浆液性,偶可混浊,甚至带有血性。生长方式和形态变化较多,特别是乳头状生长较多且方式多样化双侧性较其他类型上皮性肿瘤多见,组织类型在良性及交界性肿瘤中可分为囊腺瘤乳头状囊腺瘤、表层乳头状瘤、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恶性中可分为腺癌、乳头状腺癌、表层乳头状腺癌腺癌纤维瘤及囊腺癌纤维瘤。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概述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为卵巢上皮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于生育期,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目前,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病可能与环境、内分泌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卵巢浆液性癌
是一种发生于卵巢上皮并有破坏性间质浸润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期可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及排尿不畅等病因未明,可能与内分泌紊乱、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主要为手术治疗,辅以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及中医治疗等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与一般通常的性腺母细胞瘤不同的良性肿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和类似于未成熟的支持及颗粒细胞组成。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首次由Masson(1921)描述,认为是卵黄管来源的良性肿瘤。1942年Telerman首次使用该命名并沿用至今。由于原来命名不统一或对本病缺乏认识,真正的发病率尚不清楚。发病年龄自新生儿至中老妇女均可发生,以婴儿及儿童最常见。
卵巢环管状性索间质肿瘤
卵巢环管状性索间质肿瘤1970年首先由Scully报道命名,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仅报道百余例本瘤的临床表现有内分泌紊乱外,是一种既分泌雌激素又分泌孕激素的功能性肿瘤。属于低度恶性肿瘤。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