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血管外科疾病
血管外科疾病指除脑血管、心脏血管以外,涵盖所有外周血管,即四肢、胸腹部、颈部发生的动、静脉疾病,是外科领域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血管外科研究的范畴。
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不仅战时常见,由于工农业和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以及医源性血管插管、造影等检查的增多,发生亦不少见。以四肢血管损伤较多,其次为颈部、骨盆部、胸部和腹部;动脉损伤多于静脉损伤。
血管肉瘤
血管肉瘤也称恶性血管内皮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较少见。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常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血管肉瘤是什么样子血管肉瘤是起源于内皮细胞或其前身细胞的一种病变,皮损为红色或紫红色斑片或结节。血管肉瘤为血管内皮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血管肉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放射性治疗和基因改变等因素相关。典型症状为头面部型,好发于老年人的头、面、颈部,皮损为红色或紫红色斑片或结节;淋巴水肿型多发生于肢体部,表现为淡蓝色斑块或皮下结节。常见有并发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大便异常等。血管肉瘤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以手术为主,配合化疗和放疗进行综合治疗,手术后放疗和化疗可以降低血管肉瘤复发风险。但具体的治疗方式应该及时到医院,遵照专科医师意见。
血管球瘤
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小型血管瘤,很少发生恶变,血管球是正常组织结构,直径约1mm,位于真皮网状层下,好发于手指、足趾、甲床下,亦可见于肢端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内,全身其他各处如肌肉、阴茎、躯干及内脏器官如胃、鼻腔、气管等也可发生。多为单发,多发者罕见。中青年人多发,女性略多于男性。
血管破裂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完整性破坏,全层破裂表现为局部出血、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大出血引起休克、多脏器衰竭机械性损伤、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病变、静脉曲张等可引起综合运用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
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极罕见的血管病变。Dabska于1969年首次报道。病因尚不明确。肿瘤为低度恶性,但生长缓慢,可长期生存。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以扩大切除为主。
血管母细胞瘤
概述血管母细胞瘤是指由基质细胞和丰富毛细血管组成的高度血管化的良性肿瘤,有固体状和囊泡状两种基本形态。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为起源未明的Ⅰ级肿瘤,可分为散发性和家族遗传性两种,可发生于小脑、脑干、脊髓等部位,故临床症状各异,早期可无症状或头痛等轻微症状。
血管角化瘤
血管角化瘤,是一种以真皮内浅层微血管扩张和表皮角化过度为特征的皮肤血管性疾病。本病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病变,多见于儿童或青年, 男性多于女性。
血管畸形
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包括动脉、静脉、淋巴管或毛细血管异常发育或交织在一起出现皮肤斑块或肿块,伴有疼痛、出血、外观畸形、功能障碍机制不明,可能与遗传和基因突变有关包括定期观察、药物治疗、激光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血管活性肠肽瘤
血管活性肠肽瘤又称Verner -Morrison综合征,绝大多数表现为内分泌肿瘤综合征,90%原发于胰腺,是胰岛D1细胞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由于D1细胞分泌大量血管活性肠肽(VIP)而引起严重水泻、低钾血症、胃酸缺乏或胃酸过少,故又称为WDHA或WDHH综合征。该病每年的发病率为千万分之一。平均发病年龄为49岁。1958年由Verner和Marrson首次报道。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