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卫氏并殖吸虫病
卫氏并殖吸虫病由寄生于人体内各脏器(以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临床特征为咳嗽,咳铁锈色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虫体寄生在其他部位可产生相应症状。
胃窦炎
病变局限于胃窦部的一种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腹胀、上腹痛、反酸、食欲不振、烧心等消化道症状病因与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饮食、情绪、药物等有关根据病情采取病因治疗、药物治疗等
胃黏膜脱垂
胃黏膜脱垂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临床症状表现有腹痛,上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消瘦、轻度贫血,上腹部可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本病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与高度活动的胃黏膜皱襞和先天性胃皱襞肥大有关;后者多继发于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引起的黏膜下水肿。本病常见于30~60岁的成年人,男性发病率较高。
胃真菌病
真菌在自然界的存在极为广泛,人类的口腔、胃及肠道中也常见。平时通常为一种无害的寄生状态,但在胃黏膜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人体免疫力减退时,真菌可引起胃炎或溃疡,甚至可能有穿孔及窦道形成。
胃炎患者护理
胃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慢性胃炎根据病理检查可以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胃炎的治疗和预后以及随访都是不同的,这对于护理工作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优质的护理应为其提供相应的生理、心理、社会的照顾帮助其了解自身病情并配合治疗和随访最终改善预后。
胃炎
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急性胃炎与酒精、药物等有关;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胃型哮喘
胃食管反流是消化道疾病的一种表现。由于胃液酸性物的刺激,可导致食管炎、上呼吸道炎等疾病,此现象称为胃型哮喘。当胃液吸入气道可引起哮喘发作。在哮喘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率为45%~60%。哮喘患者出现恶心、反酸、上腹部烧灼痛表现。
胃心综合征
胃心综合征也称Roemheld综合征,由Romeheld于1912年首先报道。它主要由胃部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胃扩张、胃黏膜脱垂以及溃疡病胃后壁穿孔(包括食管或幽门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等所引起的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与心前区疼痛。是指由于胃部疾病反射性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多见于青年,男女发病相似。
胃食管反流病
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咽喉、气管和/或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典型症状为烧心、反酸,还可有胸骨后疼痛、吞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发病与抗反流功能减弱、食管运动能力减弱、食管黏膜屏障防御作用减弱等有关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多种病变引起的一种或多种营养素,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和矿物质吸收不足。大多数胃切除病人恢复较好,但部分病人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表现为腹泻、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贫血等。术后5~10年后,以骨质软化为多见,严重者可致骨质疏松。文献报告胃切除后吸收不良的发生率可高达60%~70%。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