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和晚期孕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发作时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疗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胆道蛔虫病的临床特点是什么胆道蛔虫主要临床特点为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消化道刺激症状、发热等。1.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的,剧烈的腹部疼痛,一般位于剑突下,疼痛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但疼痛过后多无明显其他异常现象。2.消化道刺激症状:患有胆道蛔虫后,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刺激症状。3.发热:患有胆道蛔虫后,如果有继发性细菌感染存在时,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现象。患有胆道蛔虫病后的病情严重程度不一样、患者体质状况不同,所出现的临床特点也存在差异性。胆道蛔虫病腹痛的特点是什么胆道蛔虫病腹痛的特点最主要是右上腹部出现钻顶样剧痛。患者会感觉到自己的右上腹部出现钻顶样剧痛,患者常表现为呻吟不止、大汗淋漓、患者会伴有呕吐、恶心等表现。疼痛常常会出现右肩或右背部的放射痛,腹痛可能会出现突然减轻的情况,出现缓解持续的时间不定。但患者多数感觉出现剧烈腹痛,但是医生对于患者进行专科的腹部的查体,体征并不明显明显,不表现为压痛、反跳痛等。如果患者出现胆道蛔虫病,建议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案,积极进行治疗。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目前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是因为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感染。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
胆道感染患者护理
胆道感染是指胆囊炎和不同部位的胆管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胆道感染主要因胆道梗阻、胆汁瘀滞造成,胆道结石是导致梗阻的最主要原因,而反复感染可以促进结石形成并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本病可单独存在,但多与胆石病同时并存,互为因果。感染的胆道易形成结石,胆结石如阻塞胆总管则易合并感染,常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等。对胆道感染患者及时恰当的处理,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单神经病与神经丛神经病
周围神经是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包括10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原发于周围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损害的疾病。脊髓周围神经病可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形式和命名方法。根据受累神经分布情况进行的分型,即神经分布类型,分为①单神经病;②多发性单神经病;③神经丛神经病;④(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单神经病是指单一神经受损产生与该神经支配范围一致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及体征。此处所叙述的脊髓周围神经病,主要有神经丛神经病中的臂丛神经病与腰骶丛神经病,以及单神经病中的肋间神经痛和坐骨神经痛。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周围神经病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合并周围神经病,也称之为副蛋白血症周围神经病。血液中出现过多的M蛋白时称为单克隆丙球病,又称免疫球蛋白病、副蛋白病或浆细胞病。血液中出现M蛋白对周围神经的病理意义在于M蛋白中包含一种或多种抗髓鞘或轴突膜的抗体,如抗MAG、GM1和GD1抗体。在原因未明的特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有10%合并单克隆丙球病,而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球病(MGUS)中有29%~71%合并周围神经病,提示单克隆丙球病与周围神经病有关。
单发脑梗死性痴呆
单发脑梗死性痴呆是脑组织大面积梗死和某些重要的脑功能部位单发性梗死,在临床上可出现痴呆表现。大面积脑梗死灶可使一侧额叶或颞叶甚至大脑半球功能大部分损毁,出现局灶性定位体征和痴呆。痴呆与病灶部位有关,丘脑、角回、额底部及边缘系统等与痴呆关系密切,双侧丘脑及丘脑底部病灶可形成丘脑性痴呆,临床较罕见。
单纯疱疹性脑炎
单纯疱疹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变态反应性脑损害。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综合征可有面部、唇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簇集性水疱等本病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多采取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等
单纯疱疹病毒肺炎
单纯疱疹病毒肺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肺炎。HSV感染常发生在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少见。单纯疱疹病毒性肺炎见于免疫受损的患者,酒精中毒的患者,烧伤患者,大部分患者为成人。
单纯性紫癜
单纯性紫癜指仅有皮肤反复出现紫癜而无其他出血倾向的疾病表现为皮肤尤其是下肢出现瘀斑瘀点,少数患者可出现低热或关节痛可能与雌激素相关通常无需治疗,可使用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
«
1
2
...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
265
266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