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
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双侧或单侧小腿前面出现一个或数个发红的皮肤结节,并向周围迅速扩大,形成硬的斑块,数月后可自行消退。
幽门螺杆菌阳性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它定植在多数人的胃黏膜,引起慢性炎症,而这种炎症大部分是无症状的。但是,Hp和一些上消化道疾病发生有紧密联系,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阳性值对照表是什么临床上常做的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包括碳14呼气试验、碳13呼吸试验等。如果碳14超过100 dpm/mmol CO₂,或者碳13超过4 dpm/mmol CO₂,则幽门螺杆菌阳性,表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碳14呼气试验的正常值是100dpm/mmol CO₂以下,高于100dpm/mmol CO₂则为阳性,此时也表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而0~100dpm/mmol CO₂是阴性的,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碳13呼气试验正常值为0~4dpm/mmol CO₂,若超过4dpm/mmol CO₂,则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尿素呼气试验的基础是幽门螺杆菌水解尿素产生CO₂和氨。口服碳同位素标记的(非放射性碳13或放射性碳14)尿素,在呼气样本中可检出幽门螺杆菌释放出的标记CO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果相关指标出现阳性,需要积极予以根治,防止其导致胃癌的可能。幽门螺杆菌阳性一个加号会传染吗幽门螺杆菌阳性一个加号的患者存在传染性。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人群普遍易感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是唯一传染源,可通过粪口传播或唾液传播,幽门螺杆菌一个加号是阳性结果,提示患者已经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该患者也存在传染性。幽门螺杆菌阳性一个加号的患者与他人聚餐时应注意使用公勺及公筷,不与他人共用水杯及餐具,餐具要进行高温消毒或开水烫洗,必要时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四联治疗。建议幽门螺杆菌阳性一个加号的患者至正规医院消化科详细咨询,遵医嘱进行治疗。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指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相关性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一种弯曲杆菌,其毒性与致病性强,可损伤胃黏膜,触发炎症和溃疡等。中国是Hp高感染国家,感染率为50%~60%,不同区域有较大差异。自然环境中,人是惟一的传染源,可以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以及被Hp污染的水源传播。所有人均有可能感染Hp,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吃药时间是什么呀如果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那么一定要正规采取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治疗,一般抗生素的吃药时间是饭后半小时服药,其余饭前半小时服用,其治疗时间需要10到14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4联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饭前服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这2种药物。对于2种抗生素是选择在饭后服用的,通常需要口服药物10~14天左右,治疗后还需复查是否幽门螺杆菌转阴。第一次治疗失败后,延长服药时间不能提高根除率,需要停药3~6个月后,更换抗生素,必要时做药敏检查后再次治疗。关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吃药时间,每个人的不一定一样,具体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分析。 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药物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一般无症状,部分可出现恶心、反酸、嗳气、上腹不适、食欲下降以及口臭等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推荐含铋剂的四联用药方案,疗程14天预后一般良好,经科学治疗后可痊愈
硬皮病食管
概述硬皮病食管是硬皮病累及食管肌层发生的动力学异常的结缔组织病。硬皮病又称进行性系统硬化。
硬皮病
一种病因未明的可累及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病,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类表现为皮肤肿胀、变厚发硬、萎缩,肌痛,乏力,气短,干咳,活动耐力下降可能与遗传、感染、药物、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本病不能根治,目前只能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对症治疗
营养障碍性多发性神经病
营养障碍性多发性神经病是多发性神经病中常见的类型,是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所致以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或)自主神经障碍为特征。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物质缺乏,尤其是特定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缺乏可影响中枢神经及(或)周围神经的某些功能或造成病理损伤产生一些神经精神症状。
营养缺乏性神经病变
概述营养障碍性神经病变是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所致,以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或)自主神经障碍为特征的多发性神经病。
营养不良性消瘦
概述以热能缺乏为主的营养不良称营养不良性消瘦,是一种多见于婴儿期的极度消瘦,又称婴儿萎缩症。是由于长期摄食过少,热能不足,伴有蛋白质缺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引起的一种疾病。
营养不良性肝硬化
营养不良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营养缺乏引起的。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除个别患者由于摄入不足外,多数是由于其他疾病限制了食物的摄入和吸收,如小肠旁路手术后、Birroth Ⅱ式术后等。
«
1
2
...
15
16
17
18
19
20
21
...
265
266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