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产后精神病
产后精神病(PPD)亦称产褥期精神病,是指产后6周内发生的精神障碍。目前多数人认为本病并非一独立的疾病单元,而是各种精神疾病发生在产褥期。产褥期内分泌的不平衡和心理因素可能是诱发因素。一般起病较急骤,临床上主要分为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和症状性精神病三类。产后精神分裂症症状波动易变,情感障碍突出。
残余型精神分裂症
残余型精神分裂症又称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是指疾病从“阳性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进入晚期,以长期的“阴性症状”为特征性表现的人格缺陷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既往具有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联想障碍等,可能只有过一次短暂的急性发作。急性发作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论是否给予积极治疗,所残留的精神症状,如情感淡漠,言语内容贫乏,生活懒散,社会退缩、社会功能减退等不见好转。残留症状可以是片段的、零散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不安全依恋
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缺乏安全感,难以与他人建立稳定且有意义的关系与依恋对象分离或重聚时情绪、行为表现不适宜不安全依恋多由照顾环境不足造成,同时也受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病理性纵火
病理性纵火是指患者有纵火烧物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经常思考或想象纵火行为及其周围情景。纵火并非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报复或政治目的。这类人对灭火器及其它灭火设备、与着火有关的事物以及召唤消防队有异常的兴趣。
病理性偷窃
病理性偷窃又称偷窃癖、偷窃狂,属冲动控制障碍的一种。患者有反复出现的、难以克服的偷窃欲望和浓厚兴趣,伴偷窃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其偷窃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而是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女性多于男性。多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在病程上有慢性化倾向,较少持续至中年。常伴抑郁、焦虑障碍,也可伴神经性贪食或人格障碍。
病理性赌博
病理性赌博,又称为病态赌博症、嗜赌癖,是指个人难以控制赌博冲动,使其长期持久地沉溺于赌博中,不仅给其家庭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本人更常有不良的结局。病理性赌博者往往表现出赌博频率高、赌博金额多、欺瞒自己的过度赌博行为、试图翻本、无法控制赌博冲动、明显的认知偏差等心理和行为特点。
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现为行为情绪富于变化,过度夸张,极度渴望他人关注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情景,一般会持续一生心理治疗为主,必要的情况下选择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一般认为无法治愈,但可通过治疗获得正常生活
边缘型人格障碍
具有情绪性、不稳定性及明显冲动性的一种人格障碍表现为情绪强烈多变,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象混乱而不稳定需心理治疗,针对症状进行药物治疗可通过专业的人格测评工具进行测量
彼得·潘综合征
彼得·潘综合征(Peter Pan syndrome )是个流行的心理学名词,用来叙述一个在社会未成熟的成人,多见于青年人,也可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这个词汇通常用于一般人,但也用于一些心理学的专业人士在普及心理学上的描述。
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障碍
苯丙胺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中枢兴奋剂,其合成原料主要是麻黄碱和去甲伪麻黄碱。苯丙胺类药物具有较强的精神依赖性,其表现是服用后可体验到欣快感,自信心增强,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饥饿感和疲劳感减轻,警惕性增强,情绪焦虑等。一般分为传统型、减肥型、和致幻型三种,三类药品都会对人体的精神、脏器造成巨大的危害。
«
1
2
...
23
24
25
26
27
28
29
...
36
37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