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布氏杆菌红斑
布氏杆菌红斑,又称为接触性布氏菌病或布氏杆菌皮炎,是一种急性红斑样损害性皮肤病。全世界均有本病发生,国内主要见于牧区如内蒙东北和西北,以羊型为主,牛型散见于较大城市,猪型少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是缘于接触病畜机会较多。主要传染源为病羊、病牛,其分泌物传染性较强,饮用未消毒的病畜乳品可经口感染,人传染给人的机会较少。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是皮肤黏膜播散性黄瘤伴发尿崩症,二者特异性的结合。很少见,主要发生于幼儿和青少年。男女之比为2:1,遗传方式不明。
病毒性皮疹
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皮肤损害皮疹可表现为水疱、红斑皮疹以及疣状赘生物等由疱疹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感染所致采取抗病毒、调节免疫、对症治疗等,还可使用液氮、激光等物理治疗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本病又称皮肤小血管血管炎、皮肤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引起皮肤小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坏死性血管炎,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丘疹、可触及的紫癜、荨麻疹、溃疡等,多发于下肢,患者自觉疼痛或瘙痒。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什么是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又称为皮肤小血管炎,是指单纯累及真皮小血管的血管炎。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药物、肿瘤、化学物质等有关。发病机制与小血管内皮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好发于下肢和臀部,尤以小腿多见。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多形性皮损,如红斑、丘疹、紫癜、水疱、血疱、溃疡等,或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疼等症状。通常需要找到并祛除可疑的致病因素,临床上大部分变应性皮肤小血管炎具有自限性,仅需注意休息、支持治疗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等。皮损范围较大者,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加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另外,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生活中建议戒烟、戒酒,多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为主。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更利于疾病的康复。如果怀疑是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诊治,避免延误病情,上述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变异性卟啉病
变异性卟啉病又称南非型遗传性卟啉病、混合型卟啉病、混合型肝性卟啉病和遗传性迟发性卟啉病等,它既有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orphyria Cutanea Tarda, PCT)类似皮疹,又有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 AIP)的神经系统和消化道症状。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家族成员中,既可有以皮损为主者,也可有神经、内脏病变突出者,或两者兼有,亦有病情长期处于潜伏状态者。2/3病例以皮疹首发,仅有皮损者超过33%,约15%始终无皮损。起病于10~30岁,光敏性皮疹类似PCT。
鼻子黑头
发生在鼻子的开放性粉刺,是痤疮的初起皮损表现主要特征为鼻子皮肤毛孔扩大,中间有黑点,能挤出顶端黑色细条形的脂质栓脂质栓堆积在毛囊口,暴露于空气形成黑头主要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与化学治疗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为鸟分枝或胞内分枝杆菌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慢性肺部感染,儿童表现为淋巴结炎,免疫抑制患者则呈播散性感染。
斑疹伤寒
由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有发热、皮疹、头痛、头晕等表现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辅以退热等对症处理及时治疗后大多数人可以治愈,治疗不及时出现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幼年性透明纤维瘤病
概述幼年性透明纤维瘤病是病因不明,以好发于头部皮肤的多结节性病变,由不成熟的纤维母细胞和玻璃样嗜酸性胶原基质构成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非常罕见,可伴发智力低下,牙龈增生,屈曲挛缩和骨损害。
幼年型疱疹样皮炎
疱疹样皮炎是指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皮损以水疱为主,呈多形性,集簇分布,瘙痒剧烈。常伴谷胶过敏性肠病。幼年型疱疹样皮炎是指一种少见的异型性疱疹样皮炎,平均发病年龄为7岁5个月。临床表现为群集性水疱、红斑性丘疹以及荨麻疹样风团。
«
1
2
...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