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角膜疾病
概述角膜疾病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角膜位于眼球最前面,直接与外界接触,受到损害的机会较多,如有微生物入侵,易发生感染。损伤愈合后的瘢痕混浊,影响视力。
角膜基质炎
角膜基质炎是发生在角膜基质内的一种炎症,以胎传性梅毒感染引起的最为典型,常波及双眼,主要发生于少年,目前国内已极罕见。结核、风湿、麻风等疾病也可波及眼部而发生角膜基质炎。患者有怕光、流泪、眼痛、异物感等症状和视力减退。眼睑常处于痉挛状态,难以自行睁开。角膜混浊一般从边缘部开始,逐渐向角膜中央扩展;位于角膜基质深层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角膜基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常有深层血管形成。炎症高潮时,角膜因肿胀而变得很厚,但不形成溃疡是其特征。
角膜后弹力层膨出
角膜后弹力层膨出(descemetocele)是角膜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当角膜溃疡深达后弹力层时,在眼内压的影响下,可沿着坏死的角膜间隙向角膜表面突出。易破裂形成角膜瘘,虹膜常嵌顿于瘘孔处,以后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根据病因选择抗细菌、抗病毒或抗真菌治疗,辅以支持治疗。重症除药物治疗外,需手术治疗。
角膜后沉着物
角膜后沉着物(keratic precipitates,KP)的形成是由于炎性细胞随房水对流,向下沉着于角膜后壁。可见于汉-法综合征和贝-伯-绍综合征,以及多种葡萄膜炎、内眼手术后等疾病。汉-法综合征主要特征为视力减退、圆锥形角膜。贝-伯-绍综合征为网状内皮系统的全身疾病,主要特征是在皮肤、肝、肾、脾、肺等体内任何组织内出现的增殖性结节性病变,进展缓慢,伴有自发性缓解和复发。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几乎全身每个脏器均可受累。
角膜擦伤
角膜擦伤是一些外界物体特别是表面较粗糙的固体物接触角膜或擦过角膜表面时,均可造成角膜不同程度的擦伤,如角膜上皮缺损或剥脱等。
角膜病
角膜病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使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混浊,可使视力模糊、减退,甚至失明。也是当前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角膜病的早期,若能及时准确的治疗,可以治愈。但病变严重或反复发生,则使角膜上留下厚厚的瘢痕,此时惟一的治疗办法只有行角膜移植术,将已混浊的角膜去除,换上透明的角膜,使患者重新获得视力。
交感性眼炎
交感性眼炎是指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称为诱发眼,未受伤眼称为交感眼,交感性眼炎为其总称。交感性眼炎在外伤后的潜伏时间,短者几小时,长者可达40年以上,90%发生在1年以内,最危险的时间在受伤后4~8周。特别是伤及睫状体或伤口内有葡萄膜嵌顿,或眼内有异物更容易发生。
间歇性眼球突出
间歇性眼球突出症多为单侧性,左眼发病率高于右眼,男性患者多见。血管性疾病引起眼球突出者较少见。突眼多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眶内静脉,尤其是眶上静脉曲张所致。无外伤及其他病史。无特效疗法,严重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曲张的静脉或作静脉结扎,但术后可出现眼外肌麻痹等后遗症。
间歇性斜视
概述间歇性斜视属于斜视的一种类型,是介于外隐斜与共同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是指视轴常常分开。最初斜视是在看远时发生,当看远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全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间歇性外斜视发生之前,先有外隐斜。
间歇性外斜视
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过渡型斜视有间歇性眼向外偏斜、复视、头痛等症状主要与外展和集合功能的失调有关如有视功能损害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
1
2
...
35
36
37
38
39
40
41
...
62
63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