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是使用药物量超过极量而引起的毒性反应中毒药物不同表现各异,可表现为高热、谵妄、出汗、流泪、惊厥、腹痛、呕吐等通常由于误服,超剂量使用,或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引起针对中毒药物采取治疗措施,稳定生命体征,必要时洗胃、催吐,使用解毒药物等
药物热
由用药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它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药物过敏反应是最普遍的机制。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它的特征如下: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7~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的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40℃。但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药物热与发烧的区别药物热和发烧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病因或诱因不相同,以及引起的症状表现的原因也不相同。药物热多是指使用了某种药物之后,引起的发热,其一般有着明确的诱因,也多见皮疹,另外其通常不会伴有其它伴随症状。发烧的原因包括感染引起的发烧、肿瘤引起的发烧和变态反应引起的发烧等。感染引起发烧多表现为头疼、头晕、咳嗽、尿频尿急尿痛等感染部位的特写症状;肿瘤引起发烧通常持续时间较长,且多表现为低热;变态反应多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等现象。出现发热,应及时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诊断,查明发热的原因并治疗。
氧中毒
人体吸入过多的氧导致的一系列功能紊乱和脏器受损主要表现为窒息、惊厥、视力减退,重者昏迷,甚至死亡因长时间吸入氧分压过高的气体,引起组织、细胞损害所致去除引起氧中毒的环境,并辅以药物治疗
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表现为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失眠、烦躁不安、视觉改变等立即停用洋地黄类及排钾利尿剂,必要时补钾,对症治疗心律失常中毒较轻且无严重心律失常者经治疗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亚硝酸盐中毒
摄入亚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污染的食物所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青紫,可伴有头痛、心悸、胸闷、呕吐、腹痛等主要用亚甲蓝解毒、氧气吸入等方式治疗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良好,严重中毒或延误诊治可致后遗症
溴化物中毒
概述溴化物中溴离子可增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产生镇静作用,常见溴化物包括溴化钠、溴化铵、溴化钾、溴化氰、溴酸、溴酸盐等,治疗量有镇静作用和轻度嗜睡作用,大剂量才产生催眠效果,此时已接近中毒剂量,本类药品在体内排泄慢,半衰期12天左右,误服大量溴化物或治疗原因长时间使用溴化物类药物,可发生中毒现象,出现头疼、易激动、幻觉、精神错乱等症状。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雪貂致伤
被雪貂抓咬致皮肤、组织损伤局部出现抓咬痕,红肿,伤口可发生感染、化脓等被雪貂抓咬致伤,可能导致破伤风、狂犬病根据伤口的大小及污染程度,可进行伤口暴露后的处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休克
因急性微循环障碍等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病理过程表现为烦躁、表情淡漠或昏迷,皮肤苍白或偏粉、少尿等病因治疗彻底逆转休克,同时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代偿期及时、规范治疗,多能快速纠正;否则病情进展,可危及生命
胸部挫伤
概述胸部挫伤是指由于胸壁直接受到暴力撞击或挤压胸壁未足以使肋骨骨折,或由于搬重物时双手用力不协调而引起胸壁肌肉、筋膜、肋间神经、血管等牵拉受损,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致使胸壁软组织、骨膜受损伤。
«
1
2
3
4
5
6
7
8
...
54
55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