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鱼肝中毒
概述在鱼肝中毒中,主要是鲨鱼肝中毒,也见于食用马梭鱼、鳇鱼、魟鱼、鳕鱼等的肝脏中毒。鲨鱼肝含有大量维生素A、D和其他毒素,过量食用可引起维生素A中毒。鲨鱼肝中所含维生素A约为10455IU/g,若一次食用鲨鱼肝50g,即可引起中毒。也有人认为鲨鱼肝、鳕鱼肝含有多种神经毒素及鱼油毒,可损害神经系统。
鱼胆中毒
概述鱼胆中毒系食鱼胆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导致鱼胆中毒者大多是淡水养殖的鱼类,如青鱼、鲢鱼、鲤鱼、鲩鱼、鲮鱼、鳙鱼等。鱼胆汁中含有一种具有极强毒性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即胆汁毒素,不易被乙醇和热破坏;鲜胆汁中含有胆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后者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影响细胞呼吸链导致细胞呼吸停止;使钙内流,溶酶体膜稳定性降低,造成细胞损伤。鱼胆汁尚有多种过敏物质,如氰氢酸、组胺等。实验研究提示,自身氧化性细胞损害可能是鱼胆中毒导致多脏器损伤发生的机制之一。肾为主要排泄器官,中毒以肾损害为主。临床以消化道症状、肾、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出现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
有机氯杀虫剂中毒
有机氯杀虫剂可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体内,主要由肾脏排泄,粪及乳中也可排出少量。由于其为脂溶性物质,故对富含脂肪的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且可蓄积于脂肪组织中。关于有机氯杀虫剂中毒的机理,一般认为系进入血循环中有机氯分子(氯化烃)与基质中氧活性原子作用而发生去氯的链式反应,产生不稳定的含氧化合物,后者缓慢分解,形成新的活化中心,强烈作用于周围组织,引起严重的病理变化。
有害气体中毒
概述有害气体中毒属于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范畴,常见的有害气体中毒包括氨中毒、硫化氢中毒、氯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和甲醛中毒。主要的症状是头痛、抽搐和昏迷,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或“闪电式”死亡。
银杏中毒
概述银杏中毒是指过量食用或生食银杏所致。中毒多发生于儿童,年龄越小越容易中毒。
乙酰苯胺类中毒
概述乙酰苯胺类药物常用者有非那西丁及扑热息痛,其他为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阿司匹林片、小儿退热片、扑尔感冒片,安钠咖片、优散痛片、去痛片,撒烈痛片、使痛宁片、安痛定片等,中毒病例大都由于误服大量、频繁或长期应用所致;幼婴内服较大剂量小儿退热片发生中毒反应者较为多见。中毒除有恶心、呕吐、耳鸣、出汗等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正铁血红蛋白血症所致发绀等缺氧症状、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相继抑制症状。
乙醚中毒
乙醚中毒大多由于麻醉时用量过大、浓度过高或滴入过快引起,偶因误饮而致。部分人对乙醚过敏。孕妇乙醚中毒,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中毒。人吸入最小中毒浓度(刺激):200ppm;人经口最小致死剂量:420mg/kg。乙醚对人的麻醉浓度为109.8~196.95g/m3(3.6%~6.5%)。212.1~303g/m3(7%~10%)可引起呼吸抑制;当超过303g/m3时,对人有生命危险。连续吸入6.06g/m3(2000ppm)可引起一些人头晕;吸入9.09~21.21g/m3浓度的乙醚,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乙胺嘧啶中毒
概述乙胺嘧啶又名息疟定,用于控制疟疾传播,对弓形虫和卡氏肺囊虫也有一定作用。口服易吸收,血浆半衰期4日,服药的有效抑虫浓度至少可以维持2周,是较好的长效病因预防药。毒性较低,使用时较为安全。该药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易发生中毒。服药量达防治量4~5倍时即可发生中毒。儿童一次内服25mg即可出现严重的中毒表现甚至致死。
一氧化碳中毒
因吸入一氧化碳导致人体组织或器官缺氧的一种中毒性疾病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心悸、肢体无力、胸闷、呼吸困难、昏迷等主要通过远离危险环境、监护、氧疗、药物治疗、辅助通气等治疗及时治疗可治愈,重者危及生命。可发生迟发性神经精神损害,或留有后遗症
野生菌中毒
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的急性中毒早期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继而出现精神神经异常、肝肾功能损害等由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所含的毒素引起通过清除毒物,使用解毒药物及对症支持等进行治疗
«
1
2
3
4
5
6
7
8
...
54
55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