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近日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儿科大模型“福棠·百川”,并同步推出了基层版与专家版“AI儿科医生”。经过测试阶段,该AI诊断系统的准确率已经超越了该院主治医师水平,为儿科医疗提供了全新的智能支持。
“AI儿科医生”背后的技术支撑
“AI儿科医生”基于“福棠·百川”儿科大模型,这一模型整合了国内外4万多份医学指南和3800多万篇科研文献,覆盖了儿科领域的权威临床指南及科研成果。通过这种大数据支撑,北京儿童医院计划将该技术推广到包括海淀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内的基层医院,同时联动河北省超过150家县级医院,为更多儿童提供智能化医疗服务。
基层版与专家版的差异化应用
“AI儿科医生”有两个版本:基层版和专家版,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功能设计。基层版重点为基层医生提供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指导,涵盖诊疗、转诊、培训与科普模块。模型能够在问诊时帮助医生询问关键症状,诊断时结合症状和检查结果给出初步判断,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与用药建议。专家版则专为专业医疗人员设计,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分析和更高层次的建议。
“AI儿科医生”提升医疗效率,减轻医生负担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AI系统的应用旨在通过减轻医生的负担,提高诊疗效率,同时也能在面对疑难病例时,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能力,并引导向上级医院转诊。倪院长特别强调,尽管“AI儿科医生”在诊断准确率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它仍然只是医生的辅助工具,不会取代医生的角色。诊疗意见最终由医生决定,且医生承担相应的责任。
AI不会取代医生,医疗温度依旧由医生传递
倪鑫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但它无法代替医生的人文关怀。AI虽然可以提供专业的医学建议,但缺乏与患者及家长的情感交流和关怀。例如,当孩子生病时,医生的安慰和体贴,递上一张纸巾为家长拭泪等人文关怀,AI是无法做到的。
未来展望:AI赋能基层医疗,推动分级诊疗
随着“AI儿科医生”的推广,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于推动我国儿科医疗体系的分级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倪鑫还透露,家庭版“AI儿科医生”将在今年年底上线,届时家长们可以通过智能化平台为孩子提供日常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总结:AI辅助医疗开启儿童健康新篇章
“AI儿科医生”的应用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儿科医疗领域的一次突破性尝试,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还通过大数据分析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AI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但它与医生的紧密合作将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