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多发性脂囊瘤
以含皮脂腺的多个囊肿及囊壁中含皮脂腺为特征的皮肤良性病变表现为多发性、均匀的、淡黄色或肉色的隆起性半球形小囊肿,内含稀薄的油性物质该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可采用药物、激光、液氮冷冻及手术等方式治疗
多发性汗腺脓肿
多发性汗腺脓肿又名假性疖肿、痱疖,是指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小汗腺导管及腺体化脓性炎症。皮损表现为针头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发展为圆顶、坚实的紫红色半球形结节,化脓变软破溃后排出黄绿色黏稠脓液,一般无脓栓。全身症状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并有发热。好发于婴幼儿及产褥期妇女。
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
概述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好发于青年人躯干部的多发性色素沉着斑。多见于10~30岁青年男女。基本损害为多发性色素沉着斑,如指甲或钱币大小,或卵圆形,灰色或灰棕色,边界不太清楚,大致对称散布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等非暴露部位。
对称性进行性红斑角化病
概述对称性进行性红斑角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角化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双侧掌跖的进行性红斑角化,境界明显,病程慢性。常在幼年发病,皮肤损害最初为双侧掌跖部弥漫红斑及角化过度,其上附着片状鳞屑,后逐渐扩展,多不累及躯干。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整体健康不受影响,可选择维生素类药物、外用软膏等治疗,也可试用放疗。
短暂性棘层松解性皮病
概述短暂性棘层松解性皮病又称Grover病,是一组病因不明,以丘疹、丘疱疹、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
杜波组织胞质菌病
杜波组织胞质菌病是指由荚膜组织胞质菌杜波变种引起,原发于皮肤、皮下组织及骨组织的肉芽肿及化脓性损害,严重者可累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危及生命。临床上分二型,以播散型为重。在治疗上应抗真菌感染,同时结合手术。
痘病毒性皮肤病
痘病毒性皮肤病是一类由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痘病毒是最大的一种病毒,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见到,可寄生于多种动物,人类痘病毒是其中的一种,可分为四组:第一组为正痘病毒组,包括天花、类天花、牛痘苗及牛痘的病毒:第二组为副牛痘病毒组,包括羊痘及挤奶员结节的病毒:第三组为传染性软疣病毒;第四组为yata痘病毒组。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彻底消灭。
冻疮
寒冷刺激导致末梢部位出现的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多为肢体末端皮肤发凉和/或呈持续均匀的青紫色,发痒、水疱、破溃等身体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导致组织缺氧,引起细胞损伤内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中医治疗
动物源性皮肤病
动物源性皮肤病是指由疥虫、隐翅虫、跳蚤、虱子、蜱、螨虫、松毛虫、蜂、蝎等虫类叮咬人体或其分泌物与人体接触而引发的一类皮肤炎症。临床常见的动物源性皮肤病有疥疮、虫咬皮炎、虱疮和阴虱疮。
顶泌汗腺痣
顶泌汗腺痣是以成熟结构顶泌汗腺过度增生为特点的疾病,又称大汗腺痣、大汗腺错构瘤、错构瘤样大汗腺增生。本病属罕见病。
«
1
2
...
72
73
74
75
76
77
78
...
110
111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