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首 页
全球找药
国药专区
医药问答
医药科普
疾病百科
疾病科普
分类
疾病
症状
药品
疫苗
检查治疗
科室
内科
外科
肿瘤科
妇产科
儿科
精神心理科
急诊科
口腔科
眼科
康复科
营养科
中医科
皮肤性病科
生殖医学科
男科
超声科
病理科
耳鼻咽喉科
其他
皮角
皮角是一种临床病名,多发生在某些皮肤病的基础上,由于病损处角质物异常增多而形成突起状角化性皮损,形似动物的角。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面部、头皮、颈、前臂和手背等曝光处。
皮肤皲裂
概述皮肤皲裂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干燥和裂纹。可伴疼痛,好发于面、手、足等暴露部位。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本病既是一些皮肤病的伴随症状,也是一种独立的皮肤病。
皮肤黏液瘤
概述皮肤黏液瘤是一种含有大量黏液的皮肤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缓慢、无痛性生长的皮肤结节或息肉状肿块,多为单发。
皮肤腭口线虫病
概述皮肤腭口线虫病是由于人进食未煮熟的含有棘腭口线虫幼虫的鱼、蛙、蛇等中间宿主,幼虫可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人饮用了被污染的生水也能致病。临床表现为四肢及躯干突然出现游走性炎性包块。
皮肤猪囊尾蚴病
概述皮肤猪囊尾蚴病是因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居于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皮肤病。猪为天然中间宿主,人亦可为中间宿主。
皮肤猪囊虫病
皮肤猪囊虫病是由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的皮下组织引起的皮肤病。此外猪囊虫也可寄居于脑、肌肉、眼、心、肝、肺等器官。多因饮食不洁所致。临床表现为在皮下组织和肌肉间无痛性深在性结节,好发于躯干和四肢。
皮肤真菌感染
真菌侵袭皮肤、附属器以及皮下组织、黏膜导致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丘疹、水疱、鳞屑、糜烂、脓肿等皮损伴瘙痒、疼痛致病真菌包括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念珠菌等抗真菌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或外用药物治疗
皮肤原藻病
皮肤原藻病又名无绿藻病,是无绿藻中的某些菌种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或内脏感染。无绿藻毒力较低,只有当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时才能致病。本病的特征为皮肤单个或多个丘疹、结节、结痂、溃疡。
皮肤幼虫移行症
1952年由Beaver等提出本病,当时主要指弓首线虫病(toxocariasis)。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其他一些蠕虫如颚口线虫,四川并殖吸虫等也以幼虫为主要形式寄生于人体,并引起疾病。幼虫移行症可分为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两种,有时两者也可同时存在。皮肤幼虫移行症是幼虫虫体侵人人体的皮肤并长期在皮肤组织中移行,引起皮肤损害及游走性病变。
皮肤蝇蛆病
皮肤蝇蛆病是由某些蝇类幼虫(蛆)进入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多见于牧区如我国青海、西藏、内蒙古东北及华北等地。皮肤蝇蛆病的致病蝇类的正常宿主是动物,人的皮肤蝇蛆病是一种偶然感染。临床表现为疖肿型、匐行疹型两种皮肤损害。皮肤蝇蛆病是什么皮肤蝇蛆病,是蝇子的幼虫存在于人体皮肤组织中,导致患者皮肤的炎症反应,皮肤蝇蛆病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皮肤蝇蛆可能是牛皮蝇和皮肤病蝇,在患者的皮肤或头发上产卵后,幼虫通过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对皮肤造成损伤,导致继发性皮肤感染。皮肤蝇蛆病早期皮肤表面出现结节和脓肿,压迫表面还会有明显的疼痛。这些结节破裂后,容易出现明显的液体,而且这种结节和脓肿不会因为挤破而消失。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减轻皮肤瘙痒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患者出现皮肤蝇蛆病后,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明确病因正确治疗。
«
1
2
...
35
36
37
38
39
40
41
...
110
111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