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维生素B2片

全部名称:
维生素B2片
适应人群:
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2缺乏症,如口角炎、唇干裂、舌炎、阴囊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14022072
生产企业:
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
药品分类:
非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海外直邮
药师指导
隐私服务
签订合同

温馨提示: 药品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遇新包装上市可能存在上新滞后,请以实物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医学顾问真人在线,一对一免费为您答疑
已服务超323万人
18位医学顾问在线
1分钟内回复
服务时间:8点至23点
马上提问
维生素B2片说明书概述
主要成分

本品含维生素B2。

功能主治

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2缺乏症,如口角炎、唇干裂、舌炎、阴囊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1片,一日3次。

药理作用

维生素B2是辅酶的组成成份,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和促进生长。

药品相互作用

1.饮酒(乙醇)影响肠道对维生素B2的吸收。

注意事项

1.本品宜饭后服用。

不良反应

在正常肾功能状态下几乎不产生毒性,服用后尿呈黄色,但不影响继续用药。

最新问答
    依维莫司(Everolimus)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效果如何?,Everolimus(Everolimus)是一种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1、肾脏和心脏移植后,减少器官排斥的风险。2、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和某些神经内分泌肿瘤。3、治疗肾脏和大脑的管状病变。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Everolimus(Everolimus)适用于既往接受舒尼替尼或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成人患者。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分化良好的(中度分化或高度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成人患者。依维莫司(Everolimus)是一种口服的靶向药物,属于雷帕霉素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发挥其抗肿瘤作用。近年来,依维莫司在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NET),尤其是胰腺内分泌肿瘤和肾癌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文将探讨依维莫司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1. 依维莫司的机制与疗效 依维莫司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干扰细胞增殖和存活,进而抑制肿瘤生长。这一机制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最新的临床研究中,依维莫司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在难治性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中,能够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 2. 针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研究 对于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依维莫司已被批准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依维莫司能有效抑制肿瘤进展,且耐受性良好。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改善,虽然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副作用,如口腔溃疡和感染等,但通常是可控的。 3. 在肾癌中的应用 依维莫司在肾细胞癌的二线治疗中同样展现了其潜力。研究显示,这种药物对既往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尽管对于肾癌的治疗反应不如在胰腺内分泌肿瘤中的明显,但也为部分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 4.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 依维莫司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溃疡、皮疹、高血糖以及感染等。临床中,医生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感染情况,但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依维莫司治疗期间能够耐受这些副作用,且治疗的整体益处往往超过风险。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中,依维莫司展现出可观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在胰腺内分泌肿瘤与肾癌的治疗中。这种药物的使用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而且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仍需继续探索其在其他类型肿瘤中的潜力及最佳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期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 详情 ]
    已帮助1272人
    2025-04-17 11:31:40
    塞瑞替尼(Ceritinib)治疗效果怎么样,Ceritinib(Ceritinib)是一种用于治疗一种特定类型的肺癌的药物,即ALK无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或后线治疗,其疗效如下:1、对于未曾接受治疗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塞瑞替尼可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研究表明,塞瑞替尼在这些患者中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期和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对于曾接受其他ALK抑制剂治疗但疾病进展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塞瑞替尼可以用作后线治疗的选择;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塞瑞替尼(Ceritinib)是一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间变异酪氨酸激酶(ALK)阳性病症的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对肺癌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个性化治疗逐渐成为肺癌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将探讨塞瑞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效果、机制及副作用,以期为患者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1. 塞瑞替尼的作用机制 塞瑞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ALK的活性而发挥作用。ALK基因的重排会导致细胞增殖失控,从而引发非小细胞肺癌。塞瑞替尼通过靶向并抑制ALK的信号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控制。 2. 临床疗效观察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塞瑞替尼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在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中,塞瑞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通常超过60%。患者在接受塞瑞替尼治疗后,肿瘤缩小或病情稳定的时间通常较长,许多患者在治疗一年后仍能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3. 副作用及管理 尽管塞瑞替尼的疗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疲劳、肝功能异常等。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时识别和管理这些副作用。大多数情况下,副作用可以通过对症处理得到缓解,患者可以继续接受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塞瑞替尼在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随着对肺癌靶向治疗的深入研究,未来也许会有更多新药物问世,为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治疗选择。希望通过持续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肺癌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 详情 ]
    已帮助1384人
    2025-04-17 11:31:07
    白消安(Busulfan)出现副作用该怎么办,白消安(Busulfan)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皮肤色素沉着、高尿酸血症、性功能减退、男性乳腺发育、睾丸萎缩、肺纤维化、肝功能受损、胆汁郁积、黄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严重者需要及时停药。此外,白消安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白消安(Busulfa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药物。虽然白消安在临床上有显著的疗效,但也可能发生一定的副作用,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如何应对这些副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 常见副作用的识别 白消安的副作用多种多样,其中较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疲劳、以及血液学相关的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患者在服用白消安后,应及时关注和记录自身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后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2. 管理恶心与呕吐 恶心和呕吐是使用白消安期间患者常见的不适反应。为了减轻这些症状,患者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策略,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此外,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抗恶心药物,如昂丹司琼等,帮助患者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3. 血液学监测与应对 由于白消安可能导致血细胞减少,患者需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监测血细胞水平。若发现白细胞、红细胞或血小板 count 显著降低,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给予血液制品或生长因子,以支持血细胞的恢复。 4.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面对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不仅要重视生理上的反应,还应关注心理健康。可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参与患者支持小组或咨询专业心理医生,以减轻心理负担,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在白消安治疗过程中,副作用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及时的应对,可以大大减轻这些影响。有必要时,患者应与医务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适合自己状况的干预措施。治疗之路可能艰辛,但瞄准积极、健康的心态,将为战斗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 详情 ]
    已帮助881人
    2025-04-17 11:19:17
    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怎么样,Crizotinib(Crizotinib)是一种靶向性抗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一种特定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即具有ALK基因融合(ALKfusion)的NSCLC。它也被用于治疗具有ROS1基因融合(ROS1fusion)的NSCLC患者。其通过抑制ALK或ROS1基因融合产生的异常蛋白质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一种靶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携带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其治疗选择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而异。近年来,克唑替尼作为一种新兴的靶向治疗药物,因其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显著疗效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探讨克唑替尼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 1. 克唑替尼的作用机制 克唑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靶向药物,专门针对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发现的ALK基因重排。其通过与ALK蛋白结合,抑制该蛋白的激酶活性,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此外,克唑替尼还对ROS1重排和MET基因扩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在更多类型的肺癌中展现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2. 临床研究结果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克唑替尼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例如,在一项II期临床试验中,克唑替尼的客观缓解率达到60-70%,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肿瘤缩小。此外,克唑替尼的疗效不仅体现在总体生存率的提高上,还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其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3. 副作用与耐药性 尽管克唑替尼的疗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副作用,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肺炎及视力模糊等。在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性。耐药的机制包括ALK基因突变和其他相关通路的激活。因此,对耐药情况下的后续治疗策略尚需进一步研究。 4. 未来展望 克唑替尼的成功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后续的研究将继续探索其与其他靶向药物或化疗的联合应用。这种联合治疗可能提高疗效并延缓耐药的发生。同时,研发针对其他基因突变的新靶向药物也是未来肺癌治疗的重要领域。 综上所述,克唑替尼作为一种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与潜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克唑替尼及其相关治疗方案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 详情 ]
    已帮助1441人
    2025-04-17 11:10:11
    司美替尼(Selumetinib)治疗过程中,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如何,Selumetinib(Selumetinib)适用于:无神经纤维瘤病型神经纤维瘤(NF1)。司美替尼(Selumetinib)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口服小分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纤维瘤等多种肿瘤。该药物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的MEK蛋白,发挥抗肿瘤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司美替尼的耐受性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探讨在使用司美替尼进行神经纤维瘤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及相关影响因素。 1. 司美替尼的基本信息 司美替尼是美国FDA批准的一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伴有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MEK,干扰细胞增殖和生存信号的传导,进而抑制肿瘤生长。由于其较好的疗效和相对温和的副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关注。 2. 常见的副作用 尽管司美替尼的疗效显著,但治疗过程中仍有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皮疹、乏力等。这些副作用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皮疹和胃肠道不适,可能导致患者中断治疗或需调整剂量。 3. 患者的耐受性评估 耐受性是评估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司美替尼的治疗,且在适当的监测和管理下,大部分副作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例如,通过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提升其对药物的耐受性。 4. 个体差异与耐受性的影响 患者的耐受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遗传背景等。有研究发现,年轻患者通常能够更好地耐受药物,而老年患者则可能由于合并症和生理变化,表现出更高的副作用发生率。因此,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个体差异。 5. 治疗监测与管理 为了提高司美替尼的耐受性,定期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医生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其治疗过程中的不适表现,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这不仅能减轻副作用,还能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 总结来说,司美替尼在神经纤维瘤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良好耐受药物,尽管仍需警惕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通过对患者的个体化评估、有效的监测与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未来的研究有望进一步揭示影响患者耐受性的因素,从而为优化治疗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 详情 ]
    已帮助1038人
    2025-04-17 11:11:22
新上药品
  • 疏肝益阳胶囊
    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用于肝郁肾虚和肝郁肾虚兼血瘀证所致功能性阳痿和轻度动脉供血不足性阳痿,症见阳痿,阴茎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胸闷善太息,胸胁胀满,腰膝酸软,舌淡或有瘀斑,脉弦或弦细。
    [ 详情 ]
  • 脑血疏口服液
    益气、活血、化瘀。用于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气短乏力,舌暗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 详情 ]
  • 枸橼酸氢钾钠颗粒
    溶解尿酸结石,预防尿酸结石的复发。 服用本品应同时进行其他常用复发预防措施,如饮食调整、增加液体摄入等。
    [ 详情 ]
  • 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
    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本固定剂量复方适用于单用奥美沙坦酯或单用氨氯地平治疗血压控制效果不佳的成人患者。 血压的下降可降低致命及非致命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主要包括卒中和心肌梗死。包括本品所属类别在内的多种药理学分类的抗高血压药物的对照临床试验中均可见上述获益。 尚未有本品降低心血管风险的对照临床试验证据。 高血压的控制是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的一部分,综合管理措施可能需要包括:血脂控制、糖尿病管理、抗血栓治疗、戒烟、体育锻炼和限制钠盐摄入。 来自多种药理学分类、具不同作用机制的众多抗高血压药物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这可以判定这些获益主要归因于血压降低的作用,而非药物的其他药理学属性。最主要且最一致的心血管获益是卒中风险的减少,但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下降也较常见。 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升高均增高心血管风险。在更高的基础血压水平上,每毫米汞柱血压的升高所带来的绝对风险增加会更高。严重高血压患者,略微降低血压就能带来较大的临床获益。降低血压获得风险降低的相对程度,在有不同心血管绝对风险的人群中是相似的。
    [ 详情 ]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