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概述
本病为胰岛β细胞遭受缓慢自身免疫损害所引起的糖尿病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
本病是由遗传和免疫因素等原因所致
治疗上可采取生活方式干预、降糖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
定义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以胰岛β细胞遭受缓慢的自身免疫损害为特征的糖尿病类型,临床早期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LADA归为1型糖尿病的亚型。
分型
根据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滴度的不同分类
LADA1型
GADA滴度≥180U/ml,即高滴度LADA,其临床特征类似经典1型糖尿病,胰岛功能衰退速度更快,较少伴代谢综合征。
LADA2型
GADA滴度<180U/ml,即低滴度LADA,类似于2型糖尿病。
根据LADA抗体种类不同分类
GADA 阳性LADA
其临床表型最典型,患者的年龄更轻、体型更瘦、β细胞功能更差,且胰岛衰减速度更快。
跨膜蛋白7自身抗体(Tspan7A阳性)LADA
其胰岛功能亦较其阴性者衰减要快。
其他
根据LADA的起病年龄不同分类
成年LADA
成年LADA的发病年龄18~59岁,成年LADA患者β细胞功能更差、胰岛素抵抗较轻,合并代谢综合征较少。
老年LADA
老年LADA的发病年龄≥60岁,相较老年2型糖尿病,老年LADA有相似的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水平、代谢综合征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遗传特征。
发病情况
LADA在全球普遍存在,我国LADA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患病例数居世界首位。
2016年多中心流调数据显示,LADA患者占我国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的65%,根据2018年糖尿病流调数据推测,我国现有LADA患者逾1000万。
我国多中心的LADA研究,通过筛查单一GADA抗体发现,18岁以上我国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LADA患病率为6.1%,30岁及以上我国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LADA患病率为5.9%。
病因
致病原因
LADA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介导的糖尿病,免疫学特征包括胰岛炎、体液免疫改变等。
LADA的组织免疫病理特征是胰岛炎,患者胰岛组织存在多种免疫细胞浸润, 包括 CD4+T细胞、CD8+T细胞、CD20+B细胞、CD68+巨噬细胞等,同时患者胰岛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等多种炎症因子水平升高。
LADA的体液免疫异常主要表现为患者血清中存在胰岛自身抗体,常见的胰岛自身抗体有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A)、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
症状
主要症状
LADA早期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可以无临床症状。
在胰岛素依赖期,患者易发生糖尿病酮症或酸中毒,可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加重,还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呼气烂苹果味等症状。
伴随症状
LADA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或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异常,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乳糜泻、Addison病和自身免疫性胃炎等。
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症状与疾病类型相关。
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可有易激惹、心悸、怕热、多汗、腹泻、乏力、失眠等症状。
伴乳糜泻患者可有腹泻、腹胀、腹痛、眼睑苍白、水肿等症状。
伴Addison病患者可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颜色加深等症状。
伴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有腹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黑便、呕血、腹泻、嗳气等症状。
并发症
就医
就医科室
内分泌科
当检查发现血糖升高,或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当出现呼吸深快、呼气烂苹果味、嗜睡、昏迷等症状时,建议立即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记录血糖测量时间及血糖数值,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血糖值异常的?具体血糖值是多少?
是否有多饮、多食、多尿?
近期是否有体重下降?体重下降了多少?
上述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糖尿病病史?
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是否有自身免疫性胃炎病史?
是否有药物、食物过敏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一般检查:体重指数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等。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
免疫调节剂:维生素D、雷公藤多甙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本病患者可能存在以下病史。
存在糖尿病家族史。
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病史。
存在自身免疫性胃炎病史。
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还可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伴随症状,如甲状腺肿大、腹痛、恶心、呕吐等。
一般检查
体质指数(BMI)
依据患者身高、体重,通过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2(m2),可计算出BMI,LADA患者的BMI通常<25kg/m2。
实验室检查
血糖
LADA患者可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LADA患者可有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
胰岛自身抗体
LADA诊断中需要关注胰岛自身免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等。
C肽水平
LADA患者可有C肽水平的下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
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检查前禁食8~10小时,检查前一天晚上12点以后禁食。
测试当天先抽取空腹血。
葡萄糖75克,溶于250~300毫升温开水中,待融化后5分钟内喝完。
从第一口开始计时,测定2小时后血糖,或者分别于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取血测定血糖水平。
试验过程中禁烟、酒、咖啡和茶,不做剧烈运动。
诊断标准
LADA 的诊断标准如下所述,具备下述3项,即可以诊断。
发病年龄≥18岁;
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或胰岛自身免疫T细胞阳性;
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鉴别诊断
成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
成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为晚发性1型糖尿病,有自发酮症倾向,无较长的非胰岛素依赖阶段,常在起病时即需要胰岛素治疗。LADA无自发酮症倾向,通常存在非胰岛素依赖期,发展为胰岛素依赖期时常需胰岛素治疗。
胰岛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
胰岛功能差的2型糖尿病常在2型糖尿病的晚期出现,需要胰岛素治疗,但血清中的自身抗体阴性可与LADA进行鉴别诊断。
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
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有两代以上的遗传史,发病年龄常小于25岁,病情较轻,多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自身抗体阴性,可与LADA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血糖,调控自身免疫,保护胰岛功能,防控并发症及伴发症。
治疗原则:选择可能具有免疫调控、胰岛保护和心肾结局改善的降糖药物,实现个体化控制血糖达标。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营养均衡,建议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饮食需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运动治疗
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需要因人而异,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建议每天保持6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降糖药物
LADA患者的HbA1c水平建议通常控制在7%以下,对于大多数LADA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 7.2mmol/L,餐后<10mmol/L。
孕期目标是空腹血糖控制在3.9~5.3mmol/L,餐后1 h 6.1~7.8mmol/L, 餐后2 h 5.6~6.7mmol/L。
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可以通过促进胰岛休息和诱导免疫耐受,从而保护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对于GADA低滴度、C肽水平或血糖控制较好者,可以选择适宜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
DPP⁃4i 可使DPP⁃4酶失活,提高GLP⁃1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降低血糖。
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
无用药禁忌情况下,可使用TZD药物(如罗格列酮)治疗 LADA,保护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GLP-1RA 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抑制胰高糖素释放,抑制食欲、减缓胃排空而降低血糖 。
GLP⁃1RA(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可应用于尚有一定胰岛功能的LADA患者。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对于C肽水平较高且合并心肾并发症或超重的LADA患者可以考虑使用SGLT2i。
双胍类药物
在无双胍用药禁忌情况下,可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其他适宜药物治疗LADA。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对于胰岛功能较好的LADA患者,可根据并发症和血糖控制水平,考虑选择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作为三联药使用。
免疫调节剂
维生素D
可通过维生素D受体(VDR)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有研究表明,使用1α⁃羟基维生素D3与胰岛素联合治疗LADA患者,较单用胰岛素组能更好地改善空腹C肽水平。
雷公藤多甙
雷公藤多甙是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
小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LADA患者,可保护其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
共识建议可以试用小剂量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LADA。
GAD 疫苗
胰岛特异性抗原GAD65疫苗有助于保护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但疫苗仍在研究阶段,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验证。
单克隆抗体及细胞治疗
抗CD3单克隆抗体、抗CD20单克隆抗体、干细胞或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治疗尚处研究阶段。
预后
治愈情况
LADA目前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控制病情进展,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如果血糖控制较差时,病情可继续进展,可能会出现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危害性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保持均衡、清淡,保证蛋白质的供应,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
注意进餐顺序,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
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每日烹调油使用量控制在30g以内,每日的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不推荐饮酒。
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病情监测
血糖控制差需要按医生指导每天监测血糖,直至血糖得到控制。
采用饮食、运动干预,需要有目的地测血糖以调整饮食和运动。
口服药应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
使用胰岛素者,要根据运动、饮食情况进行相应血糖监测。
随诊复查
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帮助患者调整降糖方案,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预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等。
注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控制血压、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