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不齐
概述
牙齿排列不整齐,是口腔常见症状之一
常见于错?畸形,或由牙周病、缺牙、肿瘤、外伤、口腔不良习惯引起
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正畸治疗,配合颞下颌关节、牙周、颌面外科、修复治疗
10~12岁矫治效果较成年后治疗效果更好
定义
牙列不齐,即牙齿排列不整齐,又称牙列拥挤、牙齿错位,是错?畸形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同时是口腔常见症状之一,是危害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
牙列不齐会造成口腔咀嚼功能异常,影响咬合健康、关节健康、牙周组织健康,影响面部美观,甚至可能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
轻微的牙列不齐影响较小,严重的牙列不齐会影响患者的面容并大大降低咀嚼功能。牙列不齐是否需要进行治疗,需要咨询专业的口腔医生。
发生机制
牙列不齐的发生机制是牙量与骨量不协调,也就是牙齿总宽度(牙量)和牙槽骨(牙弓)的长度不匹配。
类型
牙列不齐包括多种情况,一般包括以下类型:
牙列拥挤
牙齿总宽度过大或牙齿数目过多,超过了牙槽骨(牙弓)长度时,即牙齿宽度超过牙弓的存储量,牙弓包不住牙齿,就会出现牙列拥挤。
最为大众熟知的“虎牙”就属于牙列拥挤。
牙列间隙
牙齿总宽度过小或牙齿数目过少,小于牙槽骨(牙弓)长度时,就会出现牙列稀疏,相邻牙齿之间有缝隙。
牙齿前突(龅牙)
深覆?/深覆盖
深覆?:上前牙在下前牙前方,覆盖的垂直距离超过牙齿高度的1/3?。
深覆盖:上前牙在下前牙之前,两者的水平距离超过3毫米称为深覆盖。
反?
即地包天,指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侧,下巴前突。
开?
后牙咬住时门牙咬不上,上下门牙之间有很大的缝隙。
锁?
上后牙整个牙齿全部咬在同名的下后牙的外侧,或下后牙整个牙齿全部咬在同名的上后牙的外侧。
偏?
指下颌左右两侧不对称。
牙齿倾斜
牙齿生长方向发生变化,表现为牙齿倾倒、歪斜。
表现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出现牙列不齐,但是在牙列不齐的类型、具体表现、严重程度上多种多样。
症状特征
牙列拥挤
前牙表现为牙齿前后错位、高低错位、扭转、前突、拥挤等;后牙主要表现为牙齿内外侧错位。
牙列拥挤程度可以定量评价,采用牙齿总宽度与牙弓长度的差值来确定拥挤程度,临床上通常在牙齿模型上获取具体数值。按照差值大小分为Ⅰ度拥挤(差值≤4毫米)、Ⅱ度拥挤(4毫米<差值≤8毫米)、Ⅲ度拥挤(差值≥8毫米)。
牙列拥挤常见于错?畸形患者,60%~70%的错?畸形患者存在牙列拥挤。
多生牙、过大牙等牙齿形态数目异常,牙齿萌出顺序紊乱、牙齿异位萌出等异常也可引起牙列拥挤。
牙列间隙
前后牙均可表现为相邻牙齿之间有黑色的缝隙。
牙列间隙以上前牙最为常见,通常由舌体大、唇舌系带异常(上唇系带附着点过低)、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上颌侧切牙为过小牙引起。
牙齿前突
表现为前牙向嘴唇外侧倾斜突出,以上颌前突最为多见。
长期的口呼吸、吮拇指、伸舌头、舔上前牙、咬下唇等口腔不良习惯都会造成上颌前突。人工喂养时,因为奶瓶位置不正或喂养姿势不良等可引起上颌前突。
替牙或牙齿萌出障碍也可引发牙齿前突。
鼻子的疾患常造成鼻道阻塞,逐渐形成口呼吸习惯,可引发上颌前突。腺样肥大使得患者呈现特有的腺样体面容,可表现为上颌前突。
深覆?/深覆盖
深覆?
表现为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超过牙齿高度的1/3。
覆?程度可以用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范围来确定,通过口腔内检查可直接确定。按照覆盖范围分为I度深覆?(超过1/3且不足1/2)、II度深覆?(超过1/2且不足2/3)、III度深覆?(超过2/3)。
儿童时期全身慢性疾病、咬下唇习惯、乳牙期多数后牙龋坏、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限障碍、后牙过度磨耗等可以导致深覆?。
深覆盖
表现为牙齿咬合时上前牙相比下前牙过于靠前,两者的水平距离超过3毫米。
长期的口呼吸、吮吸手指、咬下唇以及舔上前牙等不良习惯很容易使上前牙向嘴唇的方向倾斜,同时下前牙向舌的方向倾斜、拥挤,从而造成牙齿覆盖过大。
先天性下前牙缺失、乳磨牙早失、多生牙、萌顺序异常等都容易造成深覆盖。
长期口呼吸会导致前牙深覆盖,常常合并上颌前突。
反?
表现为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侧,下巴前突,也就是俗称的“地包天”。反?患者侧脸为月亮型,又称月亮脸。
反?分为牙性和骨性。牙性反?表现为单纯的牙齿反?,骨性反?不仅表现为牙齿反?,常常伴有骨骼畸形。
多由于不良哺乳姿势,乳前牙滞留或早失,上恒切牙先天性缺失,不良习惯、乳尖牙磨耗不足,多数乳后牙龋坏所致的下颌前伸吮吸,全身性疾病以及遗传性下颌前突所致。
开?
上下门牙之间有个很大的缝隙,说话漏风。
开?患者无法用门牙切割面条等细小食物,咀嚼效率低。部分患者伴有舌体肥大,言语发音受到影响,无法准确发出z、c、s等音节。
常由儿童时期的不良习惯如咬手指、伸舌头、口呼吸、颞下颌关节病致髁突吸收等引起。也见于严重的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者。
锁?
分为正锁?和反锁?。正锁?指上颌后牙被锁结在下后牙的外侧,即上颌后牙整个牙齿全部咬在下后牙的外侧。反锁?指下颌后牙被锁结在上后牙的外侧,即下颌后牙整个牙齿全部咬在上后牙的外侧。
包括个别牙锁颌和单侧多数后牙正锁?。前者多由个别乳牙磨牙早失、牙齿、牙弓之间不协调,恒牙错位萌出而造成,后者常因一侧多数乳磨牙早失,长久不使用该侧牙齿咀嚼,最终发展成多数后牙锁颌。
偏?
主要表现为牙齿中线不齐、下巴偏斜。
常由偏侧睡眠和偏侧咀嚼、个别牙萌出异常导致干扰等引起。
牙齿倾斜
当某颗牙缺失后长时间未进行修复时,该缺牙空隙两侧的牙会向缺牙空隙处倾倒,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牙齿倾斜。
牙齿倾斜也常见于外伤骨折后、局部肿瘤引起牙齿病理性移位、重度牙周炎引起的牙齿倾斜。
伴随症状
食物嵌塞
牙列出现缝隙后,食物容易嵌塞到牙列缝隙中。
牙齿龋坏
牙齿排列不整齐时,相邻牙齿之间有很多难以清洁到的角落和缝隙,容易发生龋齿。
牙齿松动
牙齿排列不整齐导致难以清洁、牙结石的不断累积引起牙周炎,最终导致牙齿松动。
口腔异味
常规的刷牙对牙列不齐者的牙齿清洁作用差,长此以往可能出现口臭。
原因
很多疾病和不良习惯都会引起牙列不齐,但是牙列不齐不一定是发生了疾病。也就是说,有些生理性因素会导致短时间的牙列不齐,但是正常的。
找到病因,综合分析是治疗牙列不齐的关键,因此临床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家族病史、喂养史、不良习惯史、外伤史等,结合现有症状判断牙列不齐的原因。
疾病因素
常见疾病
错?畸形: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牙齿排列不齐。
替牙期异常:乳牙早失、乳牙滞留、恒牙早失、恒牙早萌、恒牙萌出顺序紊乱、恒牙异位萌出等。
牙周病:重度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度增加,牙齿侧向移位而排列不齐。
不良修复体:固定义齿或者活动假牙设计制作不合理时,导致为义齿提供支撑的基牙受力不均匀并松动移位。
牙列缺损:长期牙列缺损,缺牙区周围的牙齿向缺牙侧倾斜,缺牙区对侧的牙齿向缺牙侧伸长。
肿瘤:口腔颌面部癌症,如牙龈癌等侵犯牙槽骨后,导致牙齿松动移位,造成牙列不齐。
外伤:车祸、面部撞击等外伤引起颌骨骨折、牙槽突骨折或者牙齿松动移位,造成牙列不齐。
其他疾病
某些急性病:儿童时期患水痘、麻疹等疾病。
某些慢性病:长期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胃肠炎、结核病等。
内分泌功能障碍:垂体功能亢进或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不足。
发育障碍:多生牙与过大牙、先天缺牙与过小牙、巨舌症、唇系带附着点过低等。
非疾病因素
口腔不良习惯
可导致牙列不齐的不良习惯包括口呼吸、吮吸手指、反复伸舌头、舔牙齿、咬嘴唇、咬笔头、叼尺子、偏侧咀嚼、不正确的睡觉姿势等。
食物因素
食物精细化引起咀嚼器官退化,牙槽骨比牙齿退化得快,最终导致牙列不齐。
遗传因素
牙列不齐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每个个体受影响的强度差异性较大。
若双亲都有牙列不齐,则其子女出现牙列不齐的可能性增大。
先天因素
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都有可能导致牙列不齐,如母亲营养不良、母亲怀孕初期患梅毒等传染病、妊娠期受外伤或大量放射线照射、胎儿分娩时受创伤、胎儿脐带缠绕等。
生理性暂时性牙列不齐
替牙期会出现暂时性牙列不齐,包括上颌门牙萌出早期时的门牙间隙、门牙轻度拥挤、上颌侧切牙轻度倾斜、前牙深覆?等。
就医
在不影响正常生活、患者没有美观需求的情况下,轻度的牙列不齐(如常见的虎牙)无需特殊处理。替牙期暂时性牙列不齐,经医生确认没有其他疾病因素,可以不做处理。
存在相关症状,或者牙列不齐者有美观需求时,应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给出相关建议。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通常建议就医:
牙列不齐引起颞下颌关节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区弹响。
牙列不齐影响口腔功能,如吞咽异常、咀嚼异常等。
牙列不齐影响面部发育,出现长面、短面、月亮脸、面部不对称等。
牙列不齐引起全身疾病,如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
牙列不齐引起精神和心理障碍。
牙列不齐症状逐渐加重,或出现其他伴随症状。
就诊科室
出现牙列不齐后常建议首诊就诊于口腔正畸科,儿童可就诊于儿童早期矫正专科。
当检查发现其他伴随疾病时,可能需要去对应科室就诊:
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臭等症状,可能需要就诊于口腔内科或牙周科。
伴随牙齿龋坏、食物嵌塞、牙疼等症状,可能需要就诊于口腔内科或牙体牙髓科。
伴随牙齿缺失等症状,可能需要就诊于口腔修复科。
伴随外伤、骨折、面部膨隆、发音异常等症状,可能需要就诊于口腔颌面外科。
伴随颞下颌关节区弹响、疼痛等症状,可能需要就诊于口腔颌面外科或颞下颌关节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牙列不齐多久了?
牙列不齐有什么变化,是否逐渐严重?
是否有食物嵌塞、牙齿松动、牙齿龋坏、牙齿缺失等情况?
牙列不齐是否严重影响美观、咀嚼功能、全身健康?
病史清单
是否有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异常、营养不良?
喂养史如何,如喂养姿势,食物粗细、软硬?
牙齿替换情况如何?
是否有口腔不良习惯,如咬手指、舔牙齿、口呼吸?发音是否清晰?
家庭其他成员是否存在牙列不齐?
是否接受过正畸治疗?
是否有颌面部外伤史或手术史?
是否有关节区疼痛弹响、疼痛史?
相关检查
医生在了解病史后,将进行口腔检查,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全身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口腔检查
常规口腔检查,主要检查牙齿、牙弓、口内其他软硬组织情况、口外面部形态、颞下颌关节情况。
牙齿:医生会检查牙齿是否存在形态、数目异常,有无错位、扭转、拥挤、乳牙滞留、牙齿早失等异常情况。
牙弓:医生会检查咬合情况,包括是否有开?、反?、覆?覆盖情况等。
口内其他软硬组织情况:医生会检查牙周情况、牙槽骨情况、唇系带附着位置、舌头大小、发音情况等。
口外面部形态:医生会观察左右面部对称情况、比例是否协调、中线是否对症,还会观察面部形态和唇部形态。
颞下颌关节:医生会检查张闭口时关节是否有弹响,是否有疼痛,开口型是否有歪斜。
全身检查
检查有无全身性疾病及鼻咽部疾病,如鼻炎、扁桃体肥大、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影像学检查
大部分牙列不齐患者需要影像学检查,具体听从医生的建议。
错?畸形患者:常常建议拍摄X线头影测量片,可以通过该检查了解患者牙列不齐的性质的部位、确定后期理想的矫治方案。
牙周炎患者:常常建议规拍摄曲面体层摄影片,从而了解牙槽骨吸收情况。
骨折、外伤、肿瘤患者:常常建议拍摄CBCT,从而全面了解病变的位置、大小、范围、程度。
其他检查
错?畸形患者还需要拍面部和口内照片,留存牙齿模型,从而帮助医生对患者情况做精确分析,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面部照片包括正面像、侧面像、正侧面间45度像。口内照片包括正面像、侧面像、咬合面像。
制取牙齿模型时,医生会将盛有取模材料的金属托盘放入患者口内,待材料硬化后取出,灌入石膏获取牙齿模型。
伴有关节问题的患者,需做双侧关节磁共振检查。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牙列不齐难以通过非医疗方式缓解症状。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牙列排列不齐可以进行正畸治疗,但是具体矫正方案需要在专业的口腔正畸医生进行全口情况分析后制定。
矫治时机:由于牙列不齐的类型不同,矫治年龄也不完全相同。
反?(地包天)应尽快早期矫治,若患儿难以配合,也可待替牙完成后矫治,但最晚不超过12岁。
矫治费用:根据牙列不齐程度、矫正难度和矫正方案决定,费用一般在1万~5万元,但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间存在差异,具体价格需要参照就诊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
矫治效果:儿童矫治效果较好,成年矫治效果较差。
矫治方案:金属托槽矫治器、隐形矫治器外科手术矫正。
对因治疗
牙列不齐需要明确病因,根据病因进行个性化治疗,去除病因后进一步决定牙列不齐的治疗方案。
错?畸形引起的牙列不齐:需要专业的口腔正畸医生在进行全口情况分析后制定矫治方案。
牙周问题引起的牙列不齐:需要完善牙周治疗,对松动移位的牙齿可以进行松牙固定,松动度过大的牙建议拔除。
牙齿缺失导致的牙列不齐:需要进行活动修复或固定修复。
骨折、外伤、肿瘤引起的牙列不齐:首先需要外科手术处理骨折、外伤和肿瘤等疾病,再进一步考虑牙列不齐的矫治。
口腔不良习惯导致的牙列不齐:预防为主,家属应密切关注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可能存在一些异常的小动作,包括吮指、咬唇、夜磨牙、吐舌等,及时干预。必要时可选择特殊矫治器破除口腔不良习惯,如唇挡等。
内分泌疾病、维生素缺乏等导致的牙列不齐:需完善相关疾病的治疗。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