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巴西紫热
概述
概述
巴西紫热为首先发现于巴西圣保罗州的小儿急性暴发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腹痛、腹泻、紫癜性皮疹、休克等,大部分患儿发病前有化脓性结膜炎病史。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传染科、感染科、小儿内科
别名
巴西紫癜热
临床症状
高热、呕吐、腹痛、腹泻、紫癜性皮疹、休克等。
危害
可伴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酸中毒、休克等,危及生命。
并发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酸中毒、休克等。
检查
血常规、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试验、免疫试验等。
诊断
根据病史,突发高热、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结合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试验等进行诊断。
治疗原则
尽早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
治愈性
病死率较高,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饮食建议
1.休克、剧烈腹痛、呕吐者应暂禁食或给予肠外营养支持。2.高热应给予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水分。3.婴幼儿建议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病因
病因
由流感嗜血杆菌埃及生物型感染所致。
流行病学
多发生于温暖季节,易感人群多为10岁以下小儿。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多先患化脓性结膜炎,结膜炎消退数天后,突发高热、呕吐、腹痛,可有腹泻、意识不清。发热12~24小时后皮肤和黏膜出现紫癜性皮疹,迅速扩散到躯干、四肢及面部,伴血压下降、胃肠道出血、少尿、发绀等,手、足、耳、鼻可出现坏疽,可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酸中毒、休克等。
诊断依据
常有化脓性结膜炎病史。结膜炎消退后,突发高热、呕吐、腹痛、腹泻、紫癜性皮疹、休克等表现。血、脑脊液和紫癜处细菌培养阳性,即可确诊。但眼分泌物、鼻咽部细菌培养阳性,需做细菌鉴定试验以确诊。
治疗
治疗方针
尽早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流感嗜血杆菌埃及生物型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庆大霉霉素、利福平、氟喹诺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敏感。2.已有大量紫癜出现,伴休克者应尽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输以新鲜血,在大量有效抗生素应用的基础上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其他治疗
高热应及时物理降温。
预后情况
病死率较高,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护理
日常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安抚患儿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饮食调理
1.休克、剧烈腹痛、呕吐者应暂禁食或给予肠外营养支持。2.高热应给予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水分。3.婴幼儿建议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