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3D眩晕症
概述
注视拟真度较高的3D画面和影像时,引发眩晕症状
可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及眼球震颤等
观看拟真度较高的3D画面和影像引起
脱离相关环境、对症药物治疗、前庭适应性训练等
定义
3D眩晕症是在注视拟真度较高的3D画面和影像时,产生与视觉运动相关的眩晕症状。
人体平衡的维持,正常定向功能的保持,是通过视觉、本体觉和前庭系统完成的。
视觉有助于确定周围物体的方位,及机体与周围物体之间位置关系。本体觉通过关节及肌腱,感知自身的体位及运动范围。前庭系统可体验和感知运动方向,判断躯体所在的方位。人体平衡需要三者协同作用而完成。
发病情况
目前暂无关于3D眩晕症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统计。
正常人,在高拟真度3D画面和影像的持续高强度刺激下,即可出现眩晕症状。对视觉刺激引起的眩晕发作敏感性高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如中枢敏化综合征(包括前庭型偏头痛)患者。
病因
致病原因
持续注视高拟真度的3D画面和影像,是眩晕症状发作的直接原因。
诱发因素
3D画面和影像中的内容快速移动和变化时,可能成为加重眩晕症状的诱发因素。精神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忧郁、恐惧、信心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不稳定、疲劳等,也可使机体对3D视觉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发病机制
人体的平衡是由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包括皮肤、颈和躯体的感受器)和前庭系统,以及周围、中枢神经系统共同作用而维持的。当视觉受到上述病因的独立刺激后,与前庭系统和本体感觉的预置信息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即可引发平衡失调。
当以3D视效为特点的畸变空间定位信息仅为一时性的,多数人可由平衡中枢的校正反射所适应。如刺激强度过大或持续作用时间过长,超过个体的感受及耐受能力时,即可产生眩晕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提示自己脱离不良刺激,故本症可见于正常人。
症状
主要症状
早期症状
胃部不适通常是该病的早期表现,有时这种不适感会扩展至食管。当触发眩晕症的刺激较重时,恶心呕吐通常发生在60分钟之内。
典型症状
在3D视像引发机体平衡功能失代偿时,即可表现出头晕、头昏和眩晕。
头晕、头昏
是头内出现不适感而又无法明确表达的症状,可为一种飘浮感、轻微不稳感、失去自我感,轻微的运动就感到恶心,也属于空间定位障碍的表现。
眩晕
主要表现出发作性和旋转性眩晕,但也可表现为上升感、下降感,前后左右晃动感。
其他症状
常在伴发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表现出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以及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
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
严重者因呕吐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
嗜睡:由眩晕引发的疲劳、嗜睡、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当去除刺激因素后,患者症状短时间内无法缓解,或造成患者极度不适且无法耐受时,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家人陪同就医,以避免自行就医途中出现眩晕而晕倒。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发作时为旋转性眩晕还是头晕或为头昏?
是否有站立或行走时向一侧倾斜或偏倒感、不稳等表现?
眩晕的持续时间,如不满1分钟、数分钟还是数小时,还是更久?
眩晕发作时有无意识丧失?
眩晕起病速度及发作时对身体的影响,有无恶心、呕吐、运动受限等?
在闭目避免3D视像持续刺激后,不适症状能否随之缓解并消失?
是否有耳鸣、耳闷或听力下降?
是否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
是否有复视、视物不清等症状?
病史清单
有无晕车、晕船史?
有无从事深潜、飞行等工作或进行模拟飞行状态的训练?
有无既往患有3D眩晕症病史?
有无梅尼埃病、位置性眩晕、颈椎病、神经症、眩晕性癫痫等疾病发作史?
有无耳部或颅脑手术史?
有无精神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忧郁、恐惧、信心不足等精神、心理障碍病史?
有无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症状发作史?
有无过度疲劳和缺乏足够休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液和脑脊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CT、内耳磁共振水成像。
前庭肌源诱发电位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性眼震、旋转试验、冷热试验、摇头试验、甘油试验、眼震电图、位置试验、瘘管试验及步态评估等。
耳鼻喉专科检查:电耳镜检查、硬性耳内镜检查、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测听、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组胺药: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抗胆碱能药:如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
镇静安眠药:氯丙嗪、哌替啶等。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
氨基糖苷类药: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水杨酸制剂:阿司匹林、美沙拉嗪等。
诊断
由于3D眩晕症有明确的3D视像刺激视觉感官导致眩晕症状发作过程,根据病史和症状的发生特征,即可对本病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再通过针对性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诊断依据
病史
3D眩晕症可见于正常人,可无明确的特殊病史。
发病前可能有过精神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忧郁、恐惧、信心不足等精神心理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不稳定和疲劳等情况。
临床表现
症状
看3D视像时出现头昏、头晕及眩晕。常伴随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以及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可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严重者因呕吐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眩晕持续一定时间后可出现嗜睡症状。
体征
急性症状发生时,常见的体征为自发性眼震。
实验室检查
血液和脑脊液检查
目的:查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等,以便排除脑血管疾病引起;腰椎穿刺测颅压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排除颅内存在炎症、感染。
影像学检查
包括颞骨CT、内耳磁共振水成像。目的是了解前庭水管有无扩张及狭窄。
内耳磁共振水成像:可观察前庭水管是否存在阻塞或狭窄。需提前去除身上的磁性物品或金属;体内如有金属或磁性物及心脏起搏器,不能进行检查。
颞骨CT:可见前庭导水管周围气化差、导水管短且直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应慎行;检查前应摘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如耳环、项链等。
前庭肌源诱发电位检查
有助于排除前庭性眩晕,是定位诊断。注意事项:包括颈性前庭肌源诱发电位及眼性前庭肌源诱发电位,常同时测试,可用于辅助诊断前庭神经炎、内淋巴积水、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及人工耳蜗植入后等导致的外周前庭损伤的评估。
前庭功能检查
包括自发性眼震、旋转试验、冷热试验、摇头试验、甘油试验、眼震电图、位置试验、瘘管试验及步态评估等,可协助前庭病变的定位。
注意事项
前庭功能检查要按顺序进行,要先做自发眼震、扫视跟踪、视动眼震以及位觉变位试验,然后做前庭刺激诱发检查。先做床边检查,再做仪器测试。
先做自发检查再做诱发性检查。属于视眼动系统功能的检查当日可复查,而属于前庭诱发试验检查,特别是强刺激量的前庭刺激检查不能在当天同时进行。
最好在1个月后复查,至少也要间隔2天时间。
总体上讲凡患者有头晕、听觉障碍和平衡功能障碍的都应接受前庭功能检查。
耳镜检查
了解鼓膜情况,鼓膜是否完整,有无充血、穿孔、内陷等。本病一般不会有鼓膜异常,可协助诊断。注意事项:检查前需先清理耳道的耵聍、异物等。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巴拉尼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于2021年2月发表的《晕动病诊断标准:巴拉尼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共识》。
在3D视像刺激下,诱发下列其中一项严重的而非轻度的症状和体征:恶心或胃肠紊乱;体温调节紊乱(出冷汗或皮肤苍白);觉醒改变(嗜睡);头晕和(或)眩晕;头痛或眼部不适感。
上述症状/体征在高拟真3D视觉刺激中出现,并随着视像运动和变化的时间和强度增加而逐渐加重。
致病性3D画面和影像作用于视觉停止后,疾病症状/体征最终停止。
病症所表现的症状/体征不能用其他紊乱或疾病更好地解释。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视觉诱发性头晕、模拟器病、视觉诱发晕动症、登陆病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
视觉诱发性头晕
相似点:都可以出现头晕的表现。
不同点:视觉诱发性头晕是由运动或复杂视觉刺激引起的一种空间定向障碍,头晕在视觉刺激后即刻出现。
模拟器病
相似点:都可有眩晕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不同点:模拟器病的发作需满足人体在与虚拟环境交互时,才会产生的站不稳、眩晕、失去色觉和恶心、呕吐表现。常与视像画面帧数过低、卡顿、加速度、游戏画风、纹理复杂程度及光暗等有关。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参与者的移动方式,如瞬移、跳跃和平移等。
视觉晕动症
相似点:都可出现眩晕。
不同点:视觉运动症是视觉系统的不良反应所致,主要是因为画面卡顿和延迟,再加上沉浸感,即可造成平衡功能紊乱。
登陆病综合征
相似点:可有头昏、失平衡感。
不同点:登陆病综合征的症状出现在运动刺激结束后,并且至少持续48小时。
治疗
治疗目的:脱离环境,改善症状。
治疗原则:导致3D眩晕症的直接病因明确,发病后采取对因治疗即可使急性症状随之缓解和消失;对不能立即改善的不适症状,或不能摆脱或回避致晕因素者,可选择药物治疗控制病症的发作。
对因治疗
发病时,常会不自主的做出闭眼反应,从而解除3D视像对视觉的刺激。
如症状持续,可绝对卧床,房间应安静及昏暗,避免头部活动,通常眩晕将在短时间内进行性减轻。
病情缓解后,可通过头、眼及身体的协调训练和适度运动,辅助机体脱离慢性虚弱状态。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3D眩晕症,如在规避刺激因素持续作用下不能自行缓解,可选择短期应用前庭抑制剂控制症状,一般不超过3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前庭抑制剂主要分为抗组胺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抗胆碱能剂(东莨菪碱等)和苯二氮䓬类;止吐剂有甲氧氯普胺氯丙嗪等。
前庭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而发挥作用,但如果应用时间过长,会抑制中枢代偿机制的建立,所以当患者的急性期症状控制后宜停用;抑制剂不适合用于前庭功能永久损害的患者,头晕一般也不用前庭抑制剂。
对于眩晕症状造成的恐惧心理和焦虑、抑郁者,在采取充分的健康宣教和情绪安抚仍不能缓解时,可使用帕罗西汀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前庭康复训练
常用的训练包括适应、替代、习服、Cawthome、Cook-ery训练等,其目的是通过训练,重建视觉、本体觉和前庭的传入信息整合功能,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增强对3D视像的适应性,降低机体对3D画面和影像刺激的敏感程度,最终会使发作减少。
3D眩晕症怎么根除
3D眩晕症也叫3D游戏眩晕症,与自身的视觉质量有关,一般不能根除的。3D眩晕症可以通过降低屏幕分辨率和亮度、改变视野范围、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1.降低屏幕分辨率和亮度:由于3D技术的画面分辨率高,比较逼真,所以出现眩晕的症状。对于3D眩晕症,降低屏幕的分辨率以及亮度,可以有效地缓解身体所出现的头晕症状。
2.改变视野范围:一般在看向屏幕的时候,视野变得狭窄,突然的急促动作会导致身体出现眩晕的状况。可以将视野范围调整到最大,比如眺望远方等,可以有效地缓解眩晕症状。
3.药物治疗:3D眩晕会导致患者出现摇晃感、飘浮感或升降感,如果3D眩晕症严重,可以通过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药物治疗。注意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出现3D眩晕症时,需要注意不能长时间盯着屏幕,不要离屏幕太近。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诊并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多数不适症状在有效脱离致病性3D视像刺激后,会较为迅速地缓解并消失。如病因再次作用于视觉系统时,眩晕还可再次发作。
治疗后
部分患者表现出症状持续的现象,通过积极有效诊治后,一般眩晕症状也可有不同程度缓解。
危害性
本病征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除部分人群需要从事长期持续注视致病性3D视像的特殊职业外,普通人只会在看3D电影或玩3D游戏时罹患此症。平时不接触高拟真的3D画面和影像不会发病,也不会造成严重危害。
3D眩晕症严重者,如无法通过平衡训练逐步适应刺激,则可能对必须从事的相关工作造成影响。
常见的眩晕症状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如发生呕吐时,吐出胃内容物误吸入气管者,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和窒息。部分患者发生倾倒或摔伤,也可出现次生伤害。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本病多为正常人的生理性反应,日常采用满足人体生理所需的常规饮食即可,避免摄入过于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建议戒酒。
作息管理
发作期
症状持续者,适合静卧。症状缓解前不要过度活动。
间歇期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熬夜。避免长时间卧床,并通过前庭康复训练逐渐刺激前庭代偿的建立,促进生理性平衡重新适应。
运动管理
间歇期可进行适量运动,如慢跑、游泳、快走、瑜伽、广场舞等,改善体质。避免剧烈运动。
其他
充分了解本病的病因和致病机制,明确多数情况属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无需过度焦虑和抑郁。尽量放松心情,减少伴生不良心理,少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病情监测
如症状持续或加重,须及时就诊。
随诊复查
如不再接触致病性3D视像,可无需复诊。必须长期持续注视高拟真3D画面和影像者,需根据治疗措施的进展和症状变化定期复诊,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预防
本病症只要不接触致病性3D视像即可不发作。
可能暴露在诱因前,可尝试预先服用上述前庭抑制剂,以防发病和减轻症状。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