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搜医药!
自限性疾病
概述
自限性疾病是可依靠自身免疫调节逐渐痊愈的一类疾病的统称
可表现为发热、血尿、咳嗽、腹泻、颈部肿痛、口腔溃疡、瘀斑等
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以对症的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为主,可辅以其他治疗方式
定义
自限性疾病是一大类疾病,通常是指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不需要特殊治疗,仅通过对症处理、依靠自身的免疫调节即可逐渐痊愈的疾病。
由于自限性疾病的种类较多,本文仅针对部分自限性疾病进行介绍,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体更多内容相见相关词条。
分类
自限性疾病一般可根据病因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感染性自限性疾病、非感染性自限性疾病两大类。
感染性自限性疾病
该类自限性疾病通常与细菌、病毒等感染有关,如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新型冠状病毒、诺如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感染性自限性疾病的种类较多,可根据主要受累器官和组织进行区分,如泌尿系统为主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呼吸系统为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消化系统为主的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内分泌系统为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等。
非感染性自限性疾病
该类自限性疾病的发病通常与感染因素无关,而与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常见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发病情况
自限性疾病根据病因不同,发病情况也各有不同。此处仅以部分自限性疾病为例介绍。
研究发现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年龄以3~8岁多见,男女比例约2:1;在发展中国家的儿童中每10万人约有2人发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通告,截至2023年1月1日,全球已报告超过6.56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和660万死亡病例。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全年均可发病,尤以寒冷季节高发。
亚急性甲状腺炎约占甲状腺疾病的5%,是最常见的导致甲状腺疼痛的疾病;男女比例约1:(3~6),尤以40~50岁的女性最为多见。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在普通人群中约有10~25%患病,位居口腔黏膜疾病的首位,且可见于任何年龄,但10~30岁的人群更易出现。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初生婴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1.25‰,即每1000人中约有1~1.25人发病。
病因
自限性疾病主要与感染因素有关,也可能与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致病原因
感染因素
自限性疾病的发生常与细菌、病毒等感染有关。感染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出现相关器官、组织受损的表现,常见病原体如溶血性链球菌、新型冠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如局部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诱发免疫反应,由于肾小球部分结构与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相似性,导致肾小球内也可出现炎症反应,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最终造成肾脏损伤
如诺如病毒可在肠道黏膜细胞中复制,引起肠道黏膜出现可逆性病变,而随着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病变多可逐渐恢复。
免疫因素
部分自限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异常及自身异常免疫反应等。
自限性疾病如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可能因胎儿的血小板自身抗原(HPA)与母体不相容有关,胎儿的HPA刺激母体产生针对性抗体,该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导致血小板减少。
遗传因素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等自限性疾病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发现该病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易患因素
以下因素均与自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为自限性疾病的易患因素。
曾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新型冠状病毒、诺如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原体。
家族成员中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等自限性疾病的患者。
父母双方血小板抗原不一致的新生儿。
症状
自限性疾病的疾病种类多样,常可累及多个器官、组织,不同的疾病种类和发病机制,导致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差异较大。
主要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
常起病急骤,患者可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及面部或下肢凹陷性水肿等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常可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及关节受累的症状。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症状最为常见,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
消化系统:患者可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肌肉、关节:患者还可出现肌肉和关节的疼痛、头痛、乏力等症状。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患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腹泻多为黄色稀水样或水样便
亚急性甲状腺炎
患者常出现颈部肿胀、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时加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该病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口腔浅表溃疡,大小不一,溃疡表面覆有黄色的假膜、外周有充血红晕、溃疡中央凹陷、疼痛明显。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儿在出生不久后即可出现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瘀斑,常伴有皮肤黄染。
其他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部分患者可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或出现呼吸费力、嘴唇或指甲发绀(局部皮肤呈青紫色)、胸闷、大汗、晕厥等症状。
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脉搏加快或不能触及、皮肤苍白、少尿、血压下降等情况。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可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肌肉疼痛、发热、心动过速(心率高于100次/分)等情况。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部分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患者可伴有发热、乏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部分患儿可出现胃肠道、颅内出血,导致黑便、头晕、肢体乏力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感染内科
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肌肉疼痛、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感染内科就诊。
肾脏内科
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面部或下肢凹陷性水肿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就诊。
急诊科
出现高热(体温大于39℃)、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晕厥、脉搏不能触及、血压下降等,建议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穿着宽松衣服就诊,方便进行体格检查。
合并皮肤瘀斑等症状者,就医前避免使用化妆品,以免掩盖病情。
可记录病情发展变化及特点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儿童或出现四肢乏力、头晕、意识障碍等症状的患者,需在家属陪同下就诊。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面部或下肢凹陷性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从何时开始出现?
是否有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呕吐、肌肉和关节疼痛、嗅觉或味觉减退等症状?从何时开始出现?
是否有颈部肿胀、疼痛、肌肉疼痛、心动过速等症状?从何时开始出现?
是否有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且伴明显疼痛等症状?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是否出现全身散在的出血点、瘀斑、皮肤黄染、黑便等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曾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新型冠状病毒、诺如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原体?
家族成员中是否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等自限性疾病的患者?
新生儿父母双方血小板抗原是否不一致?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补体检测、抗体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等。
其他检查:组织活检、病原学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感染药物:青霉素、头孢呋辛、阿兹夫定等。
利尿药: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解痉药: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止泻药: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等。
消毒防腐药:呋喃西林、硼酸等。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诊断
诊断依据
自限性疾病各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但作为一类疾病,自限性疾病也有一定共同之处。目前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病史
以下并非该病诊断必需,但若有以下情况,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曾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新型冠状病毒、诺如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病原体。
家族成员中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等自限性疾病的患者。
新生儿父母双方的血小板抗原不一致。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面部或下肢凹陷性水肿、呼吸困难等表现。
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呕吐、肌肉和关节疼痛、嗅觉或味觉减退等症状。
可出现颈部肿胀、疼痛、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等症状。
部分新生儿可在出生后不久出现全身散在出血点、瘀斑、皮肤黄染、黑便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可明确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有无异常改变。
当出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轻度下降,可能存在贫血;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存在感染等情况,可辅助感染性自限性疾病的诊断。
尿常规
尿常规主要是用于明确尿中是否有血尿、蛋白尿等情况。
如尿常规显示有蛋白尿、血尿,提示可能有肾功能受损,可协助诊断和判断严重程度。
粪便常规
粪便常规主要用于检测粪便的性状及是否有红细胞等成分。
如粪便呈稀水样,提示可能存在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如粪便中红细胞增多、潜血阳性,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对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自限性疾病的诊断有辅助意义。
肾功能
肾功能主要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用于判断患者的肾脏功能等。
若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提示存在肾功能受损,对协助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血沉
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是常用的急性期炎症指标之一。
如血沉出现明显增高,提示机体存在感染的可能,对感染性自限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其水平升高常见于感染。
如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提示患者合并感染,并处于炎症急性期,可协助判断疾病的程度。
补体检测
包括补体C3、C4总补体等指标。
如出现补体C3、总补体水平降低,常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处于早期,如补体C3和总补体于起病8周左右恢复正常,有助于明确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抗体检测
包括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诺如病毒抗体等血清抗体。
如ASO阳性或滴度明显升高,提示近期感染链球菌;如诺如病毒抗体阳性或滴度明显升高,提示近期曾感染诺如病毒,对感染性自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功能检测
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
如FT3、FT4升高,TSH降低,可提示亚急性甲状腺炎处于甲状腺毒症期;如TSH升高而FT3、FT4正常或降低,提示疾病处于甲减期;如均恢复正常,则提示处于恢复期。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主要包括甲状腺超声、泌尿系统超声等。
如甲状腺超声显示局灶性、多灶性或片状的低回声,提示存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可能;如泌尿系统超声无明显强回声光团等表现,可帮助排除结石等所致的肾脏损伤,可协助诊断和鉴别。
CT检查
CT检查可用于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及是否有甲状腺病变等。
当CT检查提示肺部出现大片斑片影、条索影等,提示存在肺部感染的可能;如甲状腺CT出现性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黏膜等情况,可帮助排除甲状腺癌等所致的甲状腺肿胀,对疾病的诊断、鉴别有辅助意义。
其他检查
组织活检
主要通过细针穿刺等方式对甲状腺组织进行检查。
如甲状腺肿胀部位组织出现大量多核巨细胞、片状上皮样细胞、炎性细胞等,提示可能存在亚急性甲状腺炎,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病原学检查
可通过对鼻咽拭子、尿液、血液、粪便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
如病原学检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提示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粪便中存在诺如病毒,提示存在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对感染性自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鉴别诊断
由于自限性疾病是种类繁多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此处仅针对常见自限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鉴别诊断进行介绍。
IgA肾病
相似点:IgA肾病与急性肾小球肾炎都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临床表现。
不同点:IgA肾病常反复发作,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IgA水平明显增高,无ASO阳性或滴度升高,无补体C3降低;肾脏组织活检可见肾脏系膜区有大量IgA的沉积。
支原体肺炎
相似点:支原体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都可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
不同点:支原体肺炎的患者还可伴鼻咽部或耳部疼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疹表现。支原体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可见支原体抗体浓度升高,病原学检查可见支原体。
癌性溃疡
相似点:癌性溃疡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患者都可出现大小不一的口腔溃疡,周围可有充血红晕。
不同点:癌性溃疡多见于老年患者,溃疡症状多不反复出现,溃疡深浅不一、无明显疼痛感,底部多为菜花状。取患处组织检查可见其中有恶变的细胞。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等。
治疗原则:自限性疾病是一大类疾病,具体病因和病情不同,临床上主要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进行对症处理,必要时配合其他治疗方式。
一般治疗
自限性疾病的种类众多、临床表现多样,可通过一般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此处仅针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自限性疾病的一般治疗进行介绍。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应注意休息,对出现明显水肿、高血压症状的患者,还需注意限制水分和食物中钠的摄入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出现胸闷、喘憋等症状的患者,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吸氧治疗,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自限性疾病的种类众多、临床表现多样,药物治疗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此处仅针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性胃肠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等自限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进行介绍。
抗感染药物
常用药物如青霉素、头孢呋辛、阿兹夫定。
青霉素、头孢呋辛等药物对多种病原体具有抗菌活性,二者均可干扰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感染作用,常可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阿兹夫定属于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可干扰病毒的逆转录过程,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
利尿药
常用药物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该类药物可作用于肾脏的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远曲小管而发挥作用,可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利尿治疗。
该类药物如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过敏、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
常用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该类药物可抑制环氧化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发挥退热、止痛等作用,常可用于缓解感染性自限性疾病患者的发热症状,及减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疼痛。
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溃疡等消化道症状,及头痛、嗜睡等。
祛痰药
常用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溴己新等。
该类药物可降低痰液的黏度,使痰液容易咳出,常可用于出现咳痰症状的感染性自限性疾病的患者治疗,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该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刺激,包括恶心、呕吐,偶可见过敏反应。
解痉药
常用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
可通过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等发挥作用,可用于合并腹痛的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等自限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干、面红、瞳孔扩张、视近物模糊、心率加快等。
止泻药
常用药物如蒙脱石散、洛哌丁胺。
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类的释放、减少肠蠕动、形成肠道内保护膜等方式,发挥止泻作用,可用于出现腹泻症状的感染性自限性疾病的对症治疗。
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微,常见如便秘、皮疹、口干、胃肠道不适等。
消毒防腐药
常用药物如呋喃西林、硼酸
呋喃西林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抗菌作用,硼酸对真菌和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二者外用均可用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等疾病的对症治疗。
该类药物外用可能会引起接触性皮炎,大剂量使用可能出现急性中毒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适用于缺氧症状严重、机体炎症反应过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短期应用也可用于疼痛较重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治疗等。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能出现感染、骨质疏松、药物性糖尿病等副作用。
其他治疗
自限性疾病的种类众多、临床表现多样,其他治疗也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此处仅针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自限性疾病的其他治疗方式进行介绍。
透析治疗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如发生急性肾损伤,有透析指征(如急性肺水肿、高钾血症、持续无尿等)时,可及时进行透析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物理治疗
出现发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可适当采用温水擦浴、冷敷、酒精擦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患者可适当进行局部激光治疗、超声雾化治疗等,帮助局部症状的缓解。
输血治疗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如血小板<30×109/L时,可及时采取输血治疗,如输注其母亲经洗涤、照射后的血小板等。
预后
治愈情况
自限性疾病是一大类疾病,通常可以自行缓解。但由于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疾病之间预后存在一定差异。
急性肾小球肾炎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老年患者及出现持续高血压、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预后较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无症状、轻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多可自愈,预后较好。
出现持续发热、血氧饱和度降低、气促、呼吸衰竭、休克等症状的重型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亚急性甲状腺炎
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个别患者可能出现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生活质量。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通过早期诊断、治疗,患儿大多预后较好;少部分出现颅内出血的患儿,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
预后因素
自限性疾病是一大类疾病,疾病常可自愈,部分疾病的预后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下面以急性肾小球肾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为例,介绍可能导致预后不佳的因素。
出现持续高血压、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症状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出现持续发热、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衰竭、休克等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出现颅内出血且治疗不及时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日常注意均衡营养,多食用优质蛋白如肉类、牛奶等,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动物肝脏等。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造成消化道感染;避免进食辣椒、麻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在出现少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时,应适当限制水、盐和蛋白质等物质的摄入,如避免食用腌渍食物、熏肉等。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的患者应少食多餐,尽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
生活管理
注意个人卫生,对居住环境定期清洁、消毒,多开窗通风,积极预防感染。
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等自限性疾病由于具有一定传染性,有条件的患者建议减少或避免与他人近距离密切接触。
心理支持
部分自限性疾病的病程可能较长或易反复,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若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心理压抑等情况时,亲友可增加陪伴,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
病情监测
每日监测体温并记录。
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感染的情况,如咳嗽、咳痰、腹泻、腹痛等。
观察病情程度是否有改变,如水肿是否加重,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嗅觉或味觉减退,是否出现黑便等。如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若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如过敏、低血压),需及时复诊。
随诊复查
由于部分自限性疾病的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其他器官受累的情况,定期复查可帮助预防或延缓损伤的发生。
不同的自限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需根据医嘱定期复诊,复诊周期一般为1~2个月。
患者需根据病情,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肾功能、补体、CT检查等。
预防
自限性疾病的病因众多,一般难以有效预防,但通过以下的健康生活方式或行为等,可帮助降低发病的风险。
严格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规律作息。
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性胃肠炎等患者密切接触。
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或人多的地方,如外出时应佩戴口罩,并尽量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Copyright © 2025 搜医药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70247号 网站地图
互联网药品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1-0532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温馨提示:搜医药所包含的说明书及药品知识仅供患者参考,服药细节请以当地医生建议为准,平台不提供任何医学建议。